株洲市攸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通讯继续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和电信业实现增加值9.16亿元,增长18.3%。年末境内公路里程799公里,增长7.98%;旅客周转量为10.89亿人公里,增长9.8%;客运量636万人,增长11.2%;货运周转量为54.16亿吨公里,货运量为503万吨,分别增长10.3%和12.1%。邮电业务总量为2.28亿元,增长19.9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8.5万户,普及率为82.8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34.1万户,增长10%,普及率为37.09%,国际互联网用户达1.9万户。 旅游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36.42万人次,增长23.9%;旅游总收入9.8亿元,增长68.97%。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务稳健运行。2010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89.98亿元,下降3.56%。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10.16亿元,下降8.2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7.87亿元,增长2.59%。各项贷款余额38.63亿元,增长39.4%,银行存贷比42.93%,提高7.23个百分点;年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75亿元,下降14.17%。 保险业务发展较快。全年保险公司发展到17家,保费收入2.62亿元,比上年增长22.43%,全年赔付5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7%。 二、社会事业 (一)科学技术 科技兴县理念贯穿发展始终。2010年底,全县共有各类技术人员6967人,全年共有专利申请145件,授权专利87件。2010年全县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10.28亿元,增长5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二)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县共有公办学校166所,其中小学138所,在校生41277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继续保持100%;初中23所,在校生21443人,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继续保持100%;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9665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3983人;民办教育机构154个,其中普通中小学4所,幼儿园128所,高考补习学校1所,职业学校2所,其他培训机构19个。县内拥有1所特殊学校,5所公办幼儿园,学龄儿童升学率达到100%。全县共有在编教职员工5661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员工4105人,普通高考录取3712人,录取率达到85%;普通本科录取1797人,录取率达到41.15%。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和万人上线率居全市前列。 (三)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演出180个,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群众艺术馆各一所,电视台、广播电台各一座,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9%,有线电视传送模拟6套、数字72套电视节目,有线电视用户达9.5万户;电影院2座,全年放映电影6300场。县内拥有体育场馆185座,运动场184个,游泳池1个,各种训练房13个,全县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6次,参加人数达21万人。农村文化服务点20个,年内举办“好日子”赛歌会等大型文艺活动30余场次。 卫生事业改革稳步推进。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75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这些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933个。各类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835个。全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农村人口数66.16万人,覆盖率96.7%。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人数达到63.98万人,覆盖率达到93.5%。 (四)为民办实事 省“为民办实事”、市“十件实事”指标全面达标。全县承办的省25项指标、市11项考核指标和县18项指标全面完成任务,其中部分指标已经超额完成任务。 三、民生、社会保障 (一)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09.5元,增长12.8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080.5元,增长10.92%,恩格尔系数27.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45元,增长17.0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100.3元,增长3.7%,恩格尔系数38%。以上增幅均居全市前列。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67.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66.45平方米。2010年,全县还新建农村安居工程300户,城镇廉租房11万平方米,2024套。 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2010年,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2个,拥有床位1500张,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济10131人,城镇低保标准提高到27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也提高到1067元/年。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037万元,百岁老年人的也提高到生活补助金每个月600元/人。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29.5%。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89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05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504万元。 (二)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能力逐步增强。2010年末,全县参加各类社会养老保险的总人数达到42713人;参加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的总人数达到66160人;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参保人数达到134489人;本年度新增“五险六项”20628人,共计参保人数达到28万人。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477万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02%;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546万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04.4%。失业人员培训1112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01.1%。 四、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 (一)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2010年,土地总面积2664平方公里。全县城市人均绿地拥有面积2.3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27.9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达到89%,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到100%,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城市标准。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67公顷,退耕还林面积130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7.24%,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的1个。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着。 (二)社会安全 社会治安形势稳定。2010年,刑事案件立案件数1242起,下降2.4%;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80起,下降56.1%。受理社会治安案件1389起,增长19.4%;查处1045起,下降4.3%。全县投入22万元实施东部矿区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继续改善,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和“煤矿技改”活动,实现连续千日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61起;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37起;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人数24人,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10年为全国人口普查年份,根据国家人口普查有关规定,暂不公布人口及相关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