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巩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4-03 郑州市巩义市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正确方针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六项建设”,千方百计破解难题,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国民经济保持了积极增长的良好态势。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据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14.3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91.9亿元,增长10.2%。

二、农业

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3.1%。全年粮食总产量15.7万吨,比上年增长0.83%。其中:夏粮产量7.9万吨,增长1%;秋粮产量7.8万吨,比上年增长0.65%。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进一步发展,水果产量24416吨,比上年增长11%。蔬菜总产量46183吨,比上年增长9.3%,油料产量4959吨,比上年增长4.4%,棉花产量461吨,比上年下降29.3%。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6家,其中,郑州市级12家,2家农业企业进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行列;新申报认定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郑州市级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0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个。

造林绿化有序进行。全年成片造林面积达2390.6公顷,比上年下降31%;成林抚育面积6598公顷,比上年下降10.6%;幼林抚育作业面积8592公顷/次;当年新育苗面积145.8公顷,四旁植树101万株。

畜牧业平稳发展。全年肉类产量23105吨,比上年增长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9794吨,比上年增长4%;禽蛋产量9359吨,比上年增长2%;奶类总产量5019吨,比上年增长0.9%;水产品产量980吨,比上年下降15.4%。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5.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8%;农用拖拉机达到15222台,比上年增长2.2%;农用运输车达到5467辆,与上年持平。全年农村用电量132569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2010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轻工业完成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重工业完成2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分行业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1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51.5亿元,比上年增长8.5%;金属制品业完成9.2亿元,比上年增长37.7%;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12.8亿元,比上年增长35.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详见附表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86.9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实现利税总额1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6.8%。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产品销售不畅,经济效益下滑;亏损企业9家,亏损面为2.3%,亏损企业亏损额1.9亿元,比上年下降12.9%。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3.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全市资质建筑企业施工面积179.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4.2万平方米。完成房屋竣工面积54.2万平方米;实现营业利润4561.6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4.3亿元,投资规模再创新高,比上年增长17.8%。城镇完成投资214.5亿元,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占0.1%,第二产业投资全部为工业投资占73%,第三产业投资占26.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8亿元,增长26.2%。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市在建超亿元项目达到73个,完成投资106.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48个,完成投资86.2亿元。投资6.3亿元的豫联集团再生铝合金锭、投资4.5亿元的恒星科技钢帘线扩建等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45亿元的豫联集团30万吨高性能铝合金特种铝材、总投资15亿元的万达铝业铝深加工等项目进展顺利。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运输旅客9662万人,比上年增长5.9%;运输货物8086万吨,增长9.4%。全年共完成旅客周转量47670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5.4%;完成货物周转量59019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4.5%。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8721万元,(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513万元,比上年增长21.1%;电信业务总量162209万元,增长9%;本地电话用户期末数144523户,比上年下降4%;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8.13万户,比上年增长21%;互联网用户达到80846户,比上年增长3.8%。全市电话普及率为89.1部/百人。(按2009年人口数据计算)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分地区看:城镇零售额114.1亿元,增长18.1%,乡村零售额9.6亿元,增长15.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0.2亿元,增长16.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3.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2010年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狠抓产业集聚区招商、战略重组招商、服务业招商、以商招商,取得良好成效。全市引进内资65.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04亿美元。全年出口总值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6.8%。我市被评为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和郑州市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单位。

旅游业快速发展。我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0年全市共有旅游景点11个,风景名胜区1个。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23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旅游收入1.79亿元,比上年增长30%。继续推进旅游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总投资9.5亿元的11项旅游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杜甫故里主体工程、青龙山慈云寺祖林主体工程、长寿山景区游客接待中心相继完工,投资3500万元的南部山区旅游通道启动建设。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10年,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一般预算支出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一般公共服务费用支出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亿元,比上年下降8.3%;医疗卫生费支出1.9亿元,比上年增长68.3%;教育费用支出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城乡社区事务费用支出2.4亿元,比上年下降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