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卫生事业 全区现有公立卫生机构27所(包括部队医院),民办医疗机构29所。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中,部队医疗机构2所(三级综合1所,三级专科1所),地方卫生机构25所,其中,地方医疗机构23所。地方医疗机构中,三级综合性医院1所,三级专科医院1所,二级综合性医院5所,二级专科医院2所。全年三级医院完成门急诊601.5万人次、住院病人18.9万人次、手术8.5万人次;区属医院完成门急诊843.6万人次、住院病人6.7万人次、手术1.1万人次,病房周转率18.57次,使用率107.0%。 全区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1255人,其中执业医师3862人(卫生机构情况见表6)。区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人。实际开放床位8948张。市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52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39岁,婴儿死亡率3.95‰。 表6 卫生机构情况 指标 单位 绝对值 卫生机构数 所 116 #医院 所 23 门诊部 所 18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所 62 妇幼保健院 所 1 专科疾病预防治院 所 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所 1 卫生技术人员数 人 11255 #执业医师 人 3862 注册护士 人 5407 公共卫生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年共报告本区乙类传染病1652例,发病率155.44/10万;外来人口共报告乙类传染病840例,发病率217.18/10万,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7.6%。开展重点人群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全区甲型H1N1流感疫苗累计接种129870人,无严重反应报告;麻疹疫苗累计接种70784人。杨浦区网上直报手足口病病例累计7434例,疫情特征与全市相符。 扎实推进社区卫生“六位一体”功能。全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401万人次,比上年上升12.4%;门诊均次费用111.07元,比上年上升0.6%;预防服务181.57万人次,比上年上升65.8 %;保健服务17.06万人次,比上年上升14.0%;康复服务10.33万人次,比上年上升15.8%;健康教育187.13万人次,比上年上升32.3%;计划生育指导3.35万人次,比上年上升46.1%;提供上门医疗服务17.7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1.5%。继续开展减免签约和定向转诊工作,全年共减免签约门诊368.5万人次,减免居民挂号和诊疗费2579.5万元,新增签约7074人,开具定向转诊单16061人。 继续加大食品、药品、化妆品安全监管力度。全年完成对3355件食品、775件药品、103批次保健品、111批次化妆品的监督抽检,食品抽样合格率为90.8%,药品抽样合格率为97.8%,保健品抽样合格率99.0%,化妆品抽样合格率为100.0%。 体育事业 全区现有公共体育场馆(包括非标场地)11个,体育场地占地面积11.4万平方米,场地面积10.9万平方米。 参加体育赛事取得较好成绩。在第十四届市运会青少年组和大众组各项比赛,我区共有664人参加青少年组22项比赛,取得47金、29银、27铜,团体总分1578.5分,列市运会青少年组8项团体奖牌第8名和团体总分第8名;有371人参加大众组31项比赛,取得7金、11银、13铜,团体总分358分,列市运会组团体奖牌第9名和团体总分第11名。 积极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截至年底,全区已有健身苑点451个,健身器材4069件,健身设施完好率达到98.0%以上。推进体教结合工作,现有市体育传统学校15所、区体育传统学校35所。现有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3个,列全市首位。 继续提高体育经济运营质量。全年场馆经济创收1261万元,其中,体育本体产业创收630万元;共有123个体育彩票销售点,全年销售额达8011万元。 七、人口、民生和社会保障 人口 全区现有户籍人口109.16万人,比上年增加0.53万人,外来人口23.86万人,比上年增长16.0%。户籍人口总户数38.07万户,平均每户2.87人;年度内户籍人口出生6644人,人口出生率为6.10‰,死亡8534人,死亡率7.84‰,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4‰(2006年-2010年的户籍人口情况请见图6)。 图6 2006年—2010年区户籍人口情况 就业保障 全区新增就业岗位29411个,完成市府年度指标的127.9%;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27773人,控制在市府下达的28220人目标范围内,外来从业人员月均参加综合保险为13.43万人,完成市府年度指标97000人的140%;累计认定就业困难人员2092人,安置就业率达100%;扶持创业人数641人,完成指标的103.4%;年内现有创业见习基地21个;青年参加职业见习2464人,完成2000人指标的123.2%;工资集体协商扩大覆盖人数达5.4万人,完成市政府考核指标的138.5%。落实14家培训机构的34个项目参与外来农民工培训,开展培训6660人,完成5620人指标的118.5%。 积极做好就业工作。多渠道推动大学生就业,年内联合高校、园区、企业举办了28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推出岗位2.5万多个,吸引近10万余名大学生进场应聘,达成初步意向2.58万余人次;加强就业援助措施,青年职业见习人数2464人,见习后就业率达70.4%,培训各类人员2万人;推进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开发勤工岗位70个,上岗1829人次,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在区内4个公益性职介所和4个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大学生就业服务专窗”,推荐成功827人次。 积极扶持创业。年内成功扶持创业641人;积极落实各项创业贷款政策,审批发放贷款331万元,发放房租补贴455.87万元,为大学生初始创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12个社区建立了开业指导专家服务站,提供创业咨询3348人次。 全区新增经营性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355个,现有经营性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1431个,吸纳从业人员19389人;充分发挥开业园区孵化器的作用,9个开业园区共有入驻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及小企业476家,吸纳从业人员3564人;落实扶持大龄失业人员创业相关政策,年内办理大龄失业人员就业岗位补贴14.36万人次,补贴金额8062万元,社会保险费补贴54412人次,补贴金额2467万元。截至年底,全区“万、千、百”就业项目现有从业人员6997人,其中,“双困”人员2906人。 社会福利救助 全区共有各类社会救助对象34520人。其中,传统民政对象283人、重残无业人员2057人、低保覆盖对象32180人;此外,粮油帮困卡对象10520人、粮油券对象436人;实物补助43人。全年医疗救助2159人次;一次性补助4.3万人次。 认真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社会救助帮困扎实推进。全年共救助各类社会救助对象43.2万人次,支出救助金1.7亿元,开展2010年元旦、春节期间帮困送温暖活动,受益困难人员约46.9万人次,支出帮困金4491万元。推进事前医疗救助工作,为446名对象减免医疗费25万元。1014名困难对象获得慈善住院医疗补贴43.7万元。接收青海玉树地震等专项捐款745.51万元。全年共开展市民综合帮扶1084人次,支出帮扶金280.8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