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临潭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5-24 甘南州临潭县统计局

邮政:2010年,邮政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14万元,较上年增长29.56%。邮政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12万元,较上年增长29.27%,其中:邮政代理金融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6万元;函件业务完成收入7.8万元;报刊发行业务完成收入17.3万元%;集邮业务完成收入6万元%;速递业务累计完成收入9万元%;物流业务完成收入17.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年完成8.15万元/人,较上年增长14%。

通讯:2010年年末,全县固定电话及无线市话用户13100户,比上年减少9192户,下降64.56%;移动电话用户77720户,比上年增加25816户,增长49.74%(其中:电信用户10900户,同比增加8491户,增长352.47%;移动用户64500户,同比增加18200户,增长39.31%;联通用户2320户,同比减少875户,增长27.39%);每百人拥有电话63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650户(电信用户1400户,移动用户250户),比上年增加459户,增长38.54%。

旅游:2010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客5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753.12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22%和48.33%;其中,“2010冶力关中国拔河公开赛(拔河节)暨第十一届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期间共接待游客9.8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3382.17万元。

六、贸易、流通

全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26万元,同比增长22.4%。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的零售额为1451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3.2%;乡村的零售额为6708万元,同比增长20.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额为16549万元,同比增长15.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为4088万元,同比增长42.5%;其他行业为589万元,同比增长2.9倍。

“十一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平均发展速度为117.9%,总结年零售额是基年的2.28倍。基年商贸流通产生的增加值占总量的4.48%,总结年比重提升到9.4%。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2010年,全县累计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406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11%。完成一般预算收入2151万元,增长21.59%。分部门完成情况看:国税部门累计组织收入1178万元,增长5.94%;地税部门累计组织收入2333万元,增长45.63%;财政部门累计组织收入550万元,同比下降1.43%。地方财政支出92853万元,增长29.11%。

金融: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4993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7%,增长10.6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65012万元,增长35.63%。

保险:全年财产险保费收入590.9万元,比上年增长80.32%;赔偿支出194.1万元,同比下降3.86%。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33万元,比上年增长31.68%。

八、教育、卫生事业

教育:2010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131所。其中小学117所,九年一贯制5所,初级中学3所,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1学,职业技术中学1所,幼儿园3所。

甘南州临潭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042人,贷款金额467.86万元。

卫生:2010年年末全县有各类卫生机构32个,其中:综合医院3个,卫生院17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控中心1个,社区服务中心(站)4个,新农合、爱卫会、红十字会等其它卫生行政事业管理单位6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465张,其中:医院300张,卫生院165张。拥有卫生技术员435人,其中:执业医师145人,执业助理医师32人,护士117人。药剂17人,检验25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员30人。

全县新法接生率为98%,住院分娩率为85.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5.6‰,婴儿死亡率15.7‰;孕(产)妇死亡率为52.85/10万人;7岁以下儿童保健率45.4%”,3岁以下儿童保健率57.2%。

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参加人数为122730人,参合率95.84%,全年报销74410人次;报销总支出1063.64万元。

九、城乡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2010年,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7529人,工资总额19964.5万元,人均年工资2.652万元,比上年增长12.9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77665万元。

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92.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85.45元,同比增长18.32%。从收入构成情况看,工资性收入8969.74元,同比增长17.96%;经营性收入849.94元,同比增长56.67%;财产性收入225.07元,基数为零,故没有可比性,其主要原因是今年房屋拆迁赔偿和房屋转让资金突增;转移性收入876.85元,同比增长10.47%。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9358.15元,增加1457.67元,增长18.45%。其中:消费支出5915.73元,增长20.77%。

2010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420.0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00.03元,同比增长19.8%。农牧民现金收入1990.62元,同比增长24.08,其中:工资性收入872.04元,同比增长86.19%;经营性收入748.39元,同比增长18.69%;财产性收入54.58元,同比增长79.21%;转移性收入315.61元,同比下降33.55%。农牧民现金支出1732.09元,同比增长15.84%,其中,生活消费支出1340.29,同比增长14.76%。

“十一五”期间,我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发展速度为114.5%,农牧民纯收入平均发展速度为113.3%,比城镇可支配收入平均发展速度慢1.2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我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GDP总量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743,农牧民纯收入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642,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弹性小。

社会保障: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1个,床位40张;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825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6938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016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达3736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760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2080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1146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122730人,参合率95.84%;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80544人。

十、文化传媒、体育事业

文化:2010年,全县组织建设古战、店子、王旗等10个乡镇的文化站,共完成投资220万元。冶力关艺术团全年共完成各类文艺演出80多场次,观众达57550多人次;元旦、春节期间,城关、新城、长川等乡镇组织文化人员为群众义务书写对联5000余幅;全县全年图书、报刊借阅人数达10200人次。

配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齐家文化”遗址进行了发掘,截止2010年年底,发掘面积已达2000平米,共清理墓葬562处,出土文物4520多件;“临潭花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