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淮北市统计局 2010-05-14 2010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出速度、结构和效益同步协调提升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预期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6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298.4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122.8亿元,增长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2300元(折合3266美元),比上年增加4204元。“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增幅高于“十五”时期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6.1%,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4.5%,第三产业年均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0.9:56.7:32.4变化为2010年的8.8:64.6:26.6。 图一:“十一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幅 图二:“十一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结构变化情况 表一: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指标 完成数 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461.6 14.2 第一产业 40.4 4.8 第二产业 298.4 18.2 工 业 273.7 19.1 建筑业 24.7 8.9 第三产业 122.8 9.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1.3 2.5 批发和零售业 26.9 13.8 住宿和餐饮业 8.3 13.5 金融业 11.8 7.3 房地产业 10.4 4.6 营业性服务业 13.0 -0.5 非营业性服务业 31.1 14.5 价格指数小幅上扬。受经济回暖、需求上升等因素影响,全市物价水平从年初扭转下行趋势,价格涨幅逐月小幅攀升,总体呈现温和上涨的格局。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八大类商品价格“四升四降”,食品、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四类商品价格分别上涨5.9%、3.6%、5.8%和6.4%;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2.2%、2.9%、1.2%和0.7%。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2.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5%。 图3 2010年月度累计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 表二:2010年价格指数 类??? 别 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102.9 食品 105.9 #粮食 109.9 油脂 108.0 肉禽及制品 103.3 水产品 103.2 鲜菜 120.6 烟酒及用品 103.6 衣着 97.8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7.1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5.8 交通和通讯 98.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3 居住 106.4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3.4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112.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106.5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8029个,8607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全年新增私营企业1597户,新增从业人员19098人,新增注册资金36.4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10096户,新增从业人员32404人。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11.5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40.1万人,第二产业41.9万人,第三产业29.5万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2005年的43.1:27.9:29变化为2010年的36:33.5:30.5,一产从业人员比重迅速下降,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稳步上升,非农产业劳动力已成为就业主体。年末全市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20.6万人;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3013元,比上年增加7447元,增长20.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规模企业不多,非公经济发展不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结构调整、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土地和资金供需矛盾突出; 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城乡居民增收长效机制尚需完善等。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其中农业总产值41.3亿元,增长6%;林业总产值1.1亿元,增长0.6%;牧业总产值21.7亿元,增长2.9%;渔业总产值3亿元,增长1.1%;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2亿元,增长0.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96.3万亩;粮食生产连续第七年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124.6万吨,比上年增收3.8万吨,增长3.2%,其中夏粮84.2万吨,增长4.4%;油料产量10029吨,下降5.1%;棉花产量2424吨,下降40.2%;水果产量9.9万吨,增长8%,蔬菜产量42.3万吨,增长5.8%。全年新增造林565公顷,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0.2公顷,新育苗23公顷,年末林木蓄积量253.6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7.12%,林木绿化率达到22.05%。全年猪、牛、羊、家禽分别出栏60.3万头、0.9万头、47.8万只和1371万只,分别增长2.5%、3.1%、1.2%和2.1%;肉类总产量8.2万吨,增长2.3%;禽蛋产量4.5万吨,增长14.8%;奶类产量1万吨,下降13.8%。水产品产量2.5万吨,增长1.2%。年末全市生猪存栏36.2万头、牛14509头、羊29.5万只、家禽855万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