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5-24 淮北市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0.5亿元,增长19.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5亿元,增长18.8%。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分别为9.9亿元和99.1亿元,分别增长24.1%和18.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分别为0.9亿元和15.6亿元,分别增长29.1%和22.8%。“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9.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8倍;年均增长18.1%,比“十五”时期提高8.1个百分点。

大力推进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全市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共有30个,完成投资28.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4个,完成投资14.7亿元;新开工项目7个,完成投资9.8亿元;前期工作项目9个。相王国际、凤凰山农贸城、金鹰国际和沃尔玛等重点商贸项目相继建成投入运营。

图6“十一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幅

淮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六、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000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0.5%,其中出口14024万美元,增长46.4%,进口5982万美元,增长297.9%;专业外贸公司出口5191万美元,增长145%;自营生产企业出口5759万美元,增长59%;“三资”企业出口3074万美元,增长29.4%。“十一五”时期,全市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5亿美元,其中出口4.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6.9%和23.1%。

图7“十一五”时期外贸进出口总额及增幅

淮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家,实际利用外资19229万美元,增长43%,其中直接利用外资19151万美元,增长42.8%。“十一五”时期,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4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4.4倍,年均增长48.3%。全年引进市外资金280.8亿元,增长48.9%,其中省外资金212.9亿元,增长49.7%。台湾唯一集团、沃尔玛投资集团、大润发流通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德州扒鸡集团、湖南唐人神集团、苏宁电器等10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100强企业先后来淮投资。成功举办2010中国(淮北)煤矿机械博览会、第二届“好日子”大型商品博览会、首届大连(淮北)服装博览会、第三届相城美食文化节等。组团参加华交会、广交会和徽商大会,合作交流成果显着。

图8“十一五”时期实际利用外资额及增幅

淮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园区承载能力持续提升。临涣工业园、烈山经济开发区获准筹建省级开发区。全市五区(市经济开发区、濉溪县经济开发区、烈山经济开发区、杜集经济开发区、凤凰山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89.2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52.5平方公里;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4亿元,增长42.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1.9亿元;五区现有企业945个,增长36%,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1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2个,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9亿元,增长78%;实现税收总额14.3亿元,增长13%。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外游客8200人次,比上年增长12.1%;接待国内游客336万人次,增长7.7%。旅游总收入16.8亿元,增长14.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50万美元,增长14.8%;国内旅游收入16.6亿元,增长14.2%。

七、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客运量5935万人,旅客周转量193958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6.7%和7.5%;公路货运量4700万吨,货运周转量829053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7.1%和7.9%。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607公里(包括村道)。其中高速公路42公里,国道7公里,省道211公里,县道587公里,乡道636公里,专用道83公里,村道2041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62148辆,比上年增长33%,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46521辆,增长37.4%。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邮政业务收入8571万元;电信业务收入120023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2.4万户,比上年增加2.3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9.6户,农村电话用户12.8万户;小灵通用户1.7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08.4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68.7部/百人。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状况良好。全年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70亿元,比上年增收17.8亿元,增长34.1%。分级次看,上划中央收入39.5亿元,增长33.9%;地方财政收入29.6亿元,增长33.8%;出口退税0.9亿元,增长56.2%。分市县看,市级财政收入55亿元,增长33.7%;濉溪县财政收入15亿元,增长35.7%。全年完成财政支出65.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教育支出10.6亿元,增长7.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9亿元,增长5.2%;医疗卫生支出4.9亿元,增长1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3亿元,增长15.1%;农林水事务支出5.4亿元,增长20.4%;科学技术支出0.8亿元,增长24.1%。“十一五”时期,全市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7%,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2%,分别比“十五”时期提高4个和9.6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年均增长28.6%,比“十五”时期提高8.7个百分点。

表五:2010年财政支出情况

单位:万元

预算科目  决算数  比上年增减(%)

支出合计  659,289  21.5

#一般公共服务  69,460  5.2

公共安全  35,460  29.8

教育  105,974  7.1

科学技术  8,307  24.1

文化体育与传媒  5,315  23.7

社会保障和就业  81,896  -20.0

医疗卫生  48,975  16.0

环境保护  7,711  -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