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城乡社区事务 82,726 15.1 农林水事务 54,456 20.4 交通运输 8,618 32.8 图9“十一五”时期财政收入及增幅 金融存贷款较快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8.6亿元,比年初增加96.4亿元,增长20.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9.7亿元,比年初增加38.8亿元,增长15.5%。各项贷款余额304.8亿元,比年初增加62.4亿元,增长25.7%。 图10“十一五”时期居民储蓄存款及增幅 保险业较快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21家;全年保费收入16.9亿元,增长22.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8亿元,增长56.8%;人寿险保费收入13.1亿元,增长15.1%。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4.1亿元,同比下降1.3%,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1.4亿元,增长2.5%;人寿险业务给付支出2.7亿元,下降3.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在校学生30192人;当年毕业学生7824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3所,在校学生3.2万人,当年毕业学生12003人。普通中学141所,在校学生15.5万人,其中,高中28所,在校学生5万人;初中113所,在校学生10.5万人。小学373所,在校学生16.7万人;幼儿园112所,入园儿童3.5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8.3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8.2%;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2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6.53%。在全市102个学校成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完成校舍安全工程17.5万平方米;淮北煤师院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 表六:2010年全市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单位:人 指标 学校数(所)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普通高等教育 3 9052 30192 7824 中等职业教育 33 11275 32299 12003 高中 28 16652 49534 16395 初中 113 37289 105252 32274 小学 373 25142 166693 37560 科学研究成果显着。全年共取得重要科学技术成果12项,其中,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及先进水平8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5项,市级以上科技奖励37项。年末全市共有县以上政府部门属科研单位5家,从事科研活动人员90人。全年科技计划共安排项目71项,投入科技三项经费559万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品12个。主要科技成果有:祁南矿复杂条件巷道矿压特征及其围岩治理模式研究,高承压岩溶水上开采水害治理模式与关键技术研究,大采深高承压水头下开采保障系统等。年末全市拥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3家,高新技术产品100个。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65.9亿元,利税19.4亿元。全市省级星火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单位6个,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4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8家,其中创新型企业3家;濉溪县、杜集区、烈山区列入安徽省科技特派员活动试点县(区),濉溪县被确定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 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量372件,比上年增长39.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92件,增长4.5%。专利授权251件,增长90.2%。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级档案馆6个,馆藏档案资料33万卷(件、册),库馆总建筑面积3321平方米;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2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5.45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1%。全年共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0场次,群众性文化活动276次,专业文艺团体演出177场次,各类表演团体送文化下乡960场次。成功举办建市5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央视电影频道大型文艺晚会《电影之歌》走进淮北。“十一五”时期,全市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了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博物馆、群艺馆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广电中心、图书馆建设进展顺利。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的亲情系列电视剧《独立寒秋》、《父亲》、《大哥》、《大姐》、《大嫂》先后在央视多个频道播出,并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金鹰奖。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60个(含村卫生室),床位10264张,卫生技术人员11004人。其中医院71个,床位7882张,卫生技术人员7378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2639人;乡镇及街道卫生院29个,床位1228张,卫生技术人员1306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614人;妇幼保健院6所,床位200张,卫生技术人员268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09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所,卫生技术人员184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31人;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15个,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48人;村卫生室307所,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00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市人民医院病房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市中医院病房大楼扩建工程竣工;继市人民医院之后,淮北矿工医院晋升三级甲等医院。 体育事业成绩显着。我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各种重大比赛中共获得41枚金牌、9枚银牌、30枚铜牌,其中在省十二届运动会上,我市体育代表团共获得金牌39.5枚、银牌7枚、铜牌25枚,全省排名第十一位,比上届上升一个位次。成功举办了全市小学生棋类、乒乓球、中学生篮球、中小学生田径等比赛。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91元,比上年增加1455元,增长10.6%;人均消费性支出9733元,增长7.2%,其中食品支出增长7.3%,衣着支出增长2.7%,居住支出下降21.1%,交通通讯和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分别增长59.6%和20.1%。“十一五”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比“十五”时期提高1.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2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9.8台,电冰箱94.1台,空调器116.8台,移动电话133.7部,淋浴热水器91.1台,家用电脑59.4台,家用小汽车2部。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37元,比上年增加790元,增长17.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10元,增长15.9%;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5.3%,衣着支出增长14.5%,居住支出增长10.5%,交通通讯支出增长17.2%,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增长8.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9%,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十一五”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9%,比“十五”时期提高9.9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