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11-05-24 淮北市统计局

图10“十一五”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幅

淮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11“十一五”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幅

淮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6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4.1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41万人,比上年增加3.2万人。与“十五”末相比,养老、医疗保险参保规模分别增加9万人和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规模有所下降。“十一五”时期,社会保险基金累计收入达到76.5亿元,支出45.7亿元;基金滚存结余39.1亿元,比“十五”末增加32.7亿元。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扩大参保范围;实施失业保险市级统筹,进一步减轻参加医保人员负担,开展定点零售药店经营服务行为专项整治工作,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积极推动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

社会福利事业积极推进。大力实施“绿色救助工程”,稳步推进城市低保工作;规范农村低保工作操作环节,坚持以规范化管理,按照“家庭收入核算为主,民主评议为辅”的原则,努力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逐步缩小城乡低保之间的差距;调整《淮北市城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提高救助比例、增加救助病种、简化救助程序、扩大救助范围。不断提高五保对象生活水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社会福利院所48个,床位4471张,收养各类人员3626人。建立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19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9个,网点34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7019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912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强力推进城市东进南扩,全年实施项目27个,新建道路123公里,新东外环、沱河东路、合徐高速淮北连接线建成通车。市人民医院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市图书馆建成,淮北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持续推进山水生态城市建设,水网一期工程竣工验收,东部山场绿化二期工程全面完成,相山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宇能垃圾发电厂投入运营。认真落实拆迁安置政策,3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建设。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在全国117个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测评中,我市分别位居地级城市第33位和第27位,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末,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0.26平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97.0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1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26平方米,燃气普及率92.07%。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完成市辖区内83家排污企业污染源申报、登记、录入、审核,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现场检查力度;对全市60家养殖业和16家定点生猪屠宰企业进行全面专项检查;对市区56家水源井均设置栏杆并挂牌保护,确保市民饮用水安全。全面完成环境质量、污染源监督、淮河水系水质监测哨等监测任务。年末共有环境监理、监测站4个,环境噪声达标区5个,总面积31.62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9个,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1项,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7.51%,工业粉尘达标率98.7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3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6.4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92人,比上年下降12.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人,下降29.4%;全年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8人,下降5.3%;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5起,造成7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4.9万元,分别下降8.8%和19.4%。全年共发生火灾事故695起,经济损失3928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是指按原口径(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统计的工业企业。

4、2010年人口及相关数据将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中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