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皋兰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年,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80亿元,同比增长35.18%。 从三次产业看,2010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569万元,同比下降67.3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54亿元,同比增长57.8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24亿元,同比增长32.18%。 五、交通、邮电 2010年底,全县货运总量达438.3万吨,同比增长10.68%;客运总量达416.5万人,同比增长7.07%。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32万元,同比增长14.5%。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3096户,程控电话覆盖68个行政村,占总数的96%,移动通讯覆盖70个行政村,占总数的98%。 六、商贸业 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2亿元,同比增长14.52%。分销售地区看,县城市场实现零售额2.11亿元,同比增长18.79%;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91亿元,同比增长10.16%。分行业看,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0.58亿元,同比增长19.49%,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43亿元,同比增长13.71%,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46%。 七、金融、保险 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4643万元,同比增长9.14%。 201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01亿元,比年初增长52.7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15亿元,比年初增长46.62%。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59亿元,比年初增长59.40%,其中短期贷款比年初下降45.08%;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长9.41倍。 2010年全县保费收入5242.5万元,同比增长3.49%。其中:财险保费收入877.5万元,同比增长23.0%;寿险保费收入4365万元,同比增长0.3%。支付已决赔款593.3万元,同比下降20.0%。 八、科教、卫生、文体、广电 2010年,深入开展和谐“五创”和“创先争优”活动,巩固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县创建成果,创建模范岗、模范科室,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建设凸显新亮点。 科普工作成效明显。 2010年,认真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部富民强县项目—《皋兰县砂田西甜瓜保护地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开发》、省科技厅星火计划项目—《什川镇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试点)》,兰州威达化工材料有限公司的“新型‘β—二酸酮类萃取剂’的产业化”项目和兰州伟日公司的“利用耦合技术进行乳酸链球菌素发酵的产业化开发”项目;争取国家科技创新基金120万元,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6项,各类科技扶持资金136万元;建成西电园区和什川泥湾2个工厂化育苗中心,3个市级“科普惠农兴村”示范基地,7个乡镇科普活动站和13个村科普工作室,科技事业的发展,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继续健全“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完善教育教学效绩考评机制,狠抓规范化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巩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投资2960万元的皋兰四中筹建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投资1440万元实施校安工程10项,教育布局和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教育公平的目标更加清晰。高考再创佳绩,本科录取710人,净增80人。 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投资2507万元的县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和投资130万元的22所标准化村卫生所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71个行政村卫生所全部达标。 7个乡镇卫生院配备部分医疗设备,县乡村公共医疗设施和公共卫生更加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2010年率先在全省开展乡村卫生院所门诊统筹试点工作,参合率达95.8%。出台了《皋兰县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细则》和《皋兰县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实施细则》,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5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招录102名大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卫生院,选拔乡镇卫生院工作2年以上的业务骨干28名充实到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医疗综合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广电事业稳步发展,自办节目质量明显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有线电视数字用户累计达到1200户。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6.41%;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0%;有线电视用户达6400户。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一村一品”群众文化体育精品创建、农民健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家书屋建设4个工程全覆盖。投资2000万元建设县文化体育馆。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夺得省市运动会金牌8枚。 九、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 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节能监察;实施节能监测并积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加大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工作力度;采取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总量限额;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企业引进建设,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全县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0年,关闭4户“五小”企业,淘汰2户落后产能企业及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1.5万吨,节约能源3.6万吨标准煤。完成重点节能项目10项,节能技术改造投资3.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2%;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0%。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执法力度,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2010年各类安全事故死亡14人,比上年下降22.2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54;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安全事故死亡率为8.29。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9起,比上年下降14.71%;造成12人死亡,3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84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7.12。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为18.08万人,比上年增加1924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5.07万人,增加376人;非农业人口3.01万人,增加1548人。男性人口9.2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1.1%;女性人口8.8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8.9%。人口出生率为9.57‰,人口死亡率为4.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10年,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5396万元,同比增长0.9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31157元,同比增长24.36%。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705元,同比增长15.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165元,同比增长11.05%。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发放养老、失业、城镇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金2680万元,规范城乡低保,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金1251万元。安居工程顺利实施,投资872.3万元的廉租住房安居楼完成主体建设,经济适用房安居楼完成基础工程。38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全部完工,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粮食、农资、农机、石油、“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各类补贴资金2062万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2010年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2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40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97万人,创劳务收入2.75亿元。开发公益性岗位150个,共安置高校毕业生331名,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