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武山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5-24 天水市武山县统计局

建筑行业增势强劲。全县建筑业完成总产值97178万元,增长15.7%,实现增加值27268万元,增长18.1%。其中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6269万元,增长21.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投资总量大幅增长。全县以城区拓展、道路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98504万元,较上年增长25.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0402万元(含天定高速65404万元),增长45.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102万元,下降20.5%,其中农户投资28995万元,下降33%。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3680.52公里。其中省级41.8公里,县级179公里,乡级83.6公里,村级3229.92公里,专用公路95公里,国道51.2公里。拥有货车3246辆,客车996辆,特种车227辆。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8142万吨公里,增长8.3%;客运周转量19486万人公里4.8%。

邮电通讯业平稳发展。全县邮电业务总量达到2392万元,增长1.0%。344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全县电话用户达到223148户,增长10.7%。其中本地电话54676户,移动电话168472户,分别较上年增长0.5%和14.4%。

六、商贸流通、旅游

消费品市场运行良好,商贸流通持续繁荣。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510万元,同比增长19.6%。分区域看,城镇消费73648万元,增长19.6%;乡村消费29862万元,增长19.6%。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消费93212万元,增长19.7%;住宿业消费1006万元,增长23.1%;餐饮业消费9293万元,增长18.2%。

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年共接待各类游客42.7万人(次),较上年增加8.6万人(次),增长25.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000万元,较上年增加3000万元,增长20%。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持续扩大。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35775万元,同比增加63998万元,增长23.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14013万元,增长17.1%;财政存款6924万元,增长50.3%;企业存款68273万元,增长 22.2%;农业存款21549万元,增长108.5%。各项贷款为127446万元,同比增加24903万元,增长24.3%。其中短期贷款45447万元,同比下降2.5%;中长期贷款82000万元,同比增长46.7%。存、贷款比例为263:100。

保险收入增、支出降。全年保险收入2227万元,同比增长35%,较上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收入380万元,同比增长8.6%;人寿险收入1847万元,同比增长42.1%。保险支出780万元,同比下降9.8%。其中财产保险支出134万元,同比下降41%;人寿给付646万元,同比增长1.3%。

八、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健康运行。2010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3960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9%,占GDP的比重为49%。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3818户,同比下降23.3%;从业人员6359人,同比下降28.3%;注册资金9229万元,增长6.8%。私营企业达到226户,从业人员4492人,注册资金达到30706万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2.4%、15.9%和25.5%。

九、文化、教育和卫生

科技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共有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8个,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5个,图书馆1所,各类藏书41千册。文物藏品2799件,其中一级品10件。参观人次达5万人次,收入达20万元,分别增长8.7%和5.2%。全县有科技示范村60个,科技示范户达3000户,农村科技机构28个,农村科技咨询服务站(所)16个,县直协会20个,农村科技人员860人。全县有电视机11.2万台,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49座,有线电视用户8100户,较上年增加1100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1.0%,广播人口覆盖率93.8%。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2010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78所,教学点124个。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学校2所,高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9所,九年制学校11所,小学205所,特教学校1所,幼儿园33所(含民办25所)。共有在校学生91964人,其中普通高中8267人,职业学校3086人,初中20898人,小学51209人,幼儿园(含学前班5157人)8430人,特教学校74人。全县共有教职工4800人,其中公办教师4354人(含特岗),县请代课教师404人,工勤人员42人。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6%,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升学率为98.9%,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升学率为66.3%,升入普通高中的升学率为41.9%。全面实现“普九”目标,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0.5%。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1080人。

卫生事业建设成效显着。全县有医院20个,床位854张,医生427人。卫生防疫工作成绩显着,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麻疹疫苗报告接种率分别达到99.88%、98.46%、99.13%和98.98%。妇幼保健工作不断提高,新生儿死亡率7.94‰,较上年下降3个千分点;产妇住院与分娩比例为96.79%,较上年86.07%提升10.72个百分点。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3]为455181人,其中男232197人,女222985人,男女比为104.1:100。农业人口373510人,非农业人口81671人。全县当年出生人口5096人,出生率为11.47‰;死亡人口2375人,死亡率5.35‰;人口自然增长率6.12‰。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68元,较上年增加1618元,增长19.9%。农民人均纯收入2798元,较上年增加463元,增长19.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75元,增长4.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61元,增长8.1%,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恩格尔系数为42.3%,较上年下降0.68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新增就业3712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55人。全县单位从业人员总数达到240255人,其中国有单位12057人,其他单位228198人。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发放义保经费3616万元,取暖补助402万元,免费教科书费880万元,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952万元,家庭经济困难高中学生助学金43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2788万元、医疗保险金1688万元,失业人员小额贷款4433万元,离退休养老金3865万元。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23.82万人,收缴保费2120万元,参保率达到95.1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37.07万人,参合率达95.96%,为75463例参合病人报销医药费3889万元。发放救灾救济资金728万元,低保资金4188万元,医疗救助资金847万元,农村五保资金252万元。积极推进“平安武山”建设,解决23件重点信访案件。侦破刑事案件199起,破获****案件3起,查处治安案件672起,排查各类矛盾纠纷720件。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86件,办结48件,办结率56%,政协委员提案81件,办结56件,办结率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