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会宁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信息传输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电信市话交换机总容量10080门,市话固定用户年末达到9868户,比上年下降30.6%;小灵通用户1918户,比上年下降45.02%;农话交换机总容量18115门,农话固定用户年末达到12715户,比上年下降6.65%;村村通用户15280户,比上年下降10.74%;年内发展移动电话用户23380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8380户,比上年末增长18.71%;互联网ADSL宽带用户年末达到5188户,比上年末增长29.83%。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32.18部/百人,每百人增加2.42部。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3亿元,达到130187万元,比上年增长18.3%。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57668万元,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72519万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4691万元,比上年增长12.1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496万元,增长8.85%。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服务质量逐步提升。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书记来了”访谈栏目、迎世博·2010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高峰论坛等高端媒体,大力宣传推介会宁,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会师山歌》作为甘肃省唯一入选歌曲,在北京举办的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上演唱。全年接待游客10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亿元。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较为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7146万元,比上年增长28.8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0961万元,财政存款15454万元,机关团体存款42645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6177万元,农业存款29420万元,其他存款2489万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7712万元,比上年末增长36.6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7565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00147万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444.8万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97万元,增长38.2%;寿险保费收入4047.8万元,增长18.1%。全年保险赔付额692.5万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财产险赔付602.6万元,增长13.9%;寿险赔付89.9万元,增长3.14倍。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县共有学校454所,其中普通高中6所,中等职业学校5所(包括1所教师进修学校,2所民办学校),独立初中50所,小学321所,教学点54个,幼儿园18所(其中民办幼儿园8所)。在校学生130504人,其中普通高中20191人,普通初中45381人,中等职业学校4570人,小学56097人,幼儿园、学前班4265人。教职工总数8062人(含局机关职工,不含代课教师766人和民办学校的教职工人数),其中普通中学3869人,中等职业学校274人,小学3723人,幼儿园83人。专任教师7678人(不含民办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99.93%;高考二本上线3416人,其中重点上线1123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26人和257人。年内大学(专、本科)录取人数7441人,比上年增加1532人。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积极申报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010年向省、市组织申报科技项目17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11个;批准实施项目11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8项。狠抓科技成果申报评定工作,专利授权47件,受理16件。组织科技成果鉴定3项,其中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推广引进新技术、新品种26项。全年本级科学技术支出302万元。在第二十五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动员组织全县中小学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共选送上报作品43项(幅),这些作品获得各级各类奖项78项。其中:获全国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2项、优秀组织奖1项;获市级一等奖18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3项、优秀辅导员6人、优秀组织奖1项。会宁一中吴燕同学的中学生竞赛项目《实验室毒气吸收器》入选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项目。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广播事业繁荣发展。现代秦剧《红色热土》在全市巡演,创排了现代眉户剧《会师前夜》,成功举办了首届春节晚会、首届新年音乐会和“弘扬经典文化,讴歌红色会宁”大型文艺调演等文化活动。在新庄乡发现国内首见的草原猛犸象头骨化石。县图书馆珍藏的古籍《通志二百卷》列入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会宁剪纸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纂了《红军会宁会师志》。年末全县有县级广播电视转播台2座,乡村级卫星电视地面收转站188座,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88.8%和87.3%。全年图书发行量520万册,杂志累计发行14.5万份,报刊累计发行389万份,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7.8万册。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了全民参与意识,提高了体育事业发展水平。举办了全县第一届“丰收杯”农民运动会、“文明杯”职工运动会和国内女篮四强邀请赛,承办了白银市第二届中学生球类运动会。共举办各类群众运动会450次,参加运动员43万人次。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7个(不含个体诊所),床位1460张,比上年增长0.69%;卫生技术人员760人,基本与上年持平。年内门诊就诊57.54万人次,入院人数3.41万人,出院病人3.40万人,治愈率10.5%,好转率88.6%,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8.4%。卡介苗接种率、麻苗接种率、糖丸接种率、百白破接种率均达到100%、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7.41%、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9.99%。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95‰,婴儿死亡率为 9.49‰,孕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93.26%,孕产妇死亡率达54.76/10万。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县城达100%,食品抽检合格率为100%,餐具消毒抽检合格率为80%。健康教育覆盖率以村为单位达到100%。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有效改善。年末全县单位从业人员达到19002人,平均单位从业人员18492人,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52007万元,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281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55.06元,比上年净增304.19元,增长12.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51元,比上年增长10.0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6177万元,人均储蓄4224元,比上年增长26.2%。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综合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养老保险:全县共有170家单位的5151人参加了养老保险,征缴养老保险费2324万元;共为全县1298名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896万元。2009年11月,我县被列为全省首批10个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之一,全县已有27.7万人参保,其中年满60周岁的参保6.7万人,参保率为96.4%;共征缴养老保险费8630.1万元,其中个人缴费2728.3万元,中央财政补助4686万元,省级财政补助987万元,县级财政补助228.8万元。 为6.7万名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农村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4630.2万元,发放率达100%。为28个乡镇的891名村干部办理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参保率达100%,征缴村干部养老保险费89.1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