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5-10 宜宾市统计局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9.82亿元,比上年增长66.6%;实现利税229.7亿元,增长59.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77.3点,提高36.1点。七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为22.86%,提高4.2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  128.78%,提高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0.7%,提高1.1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为2.22次/年,增加0.06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1.15%,提高1.5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11203元/人,提高33253元/人;工业产品销售率99.24%,提高2.23个百分点。

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独立核算的建筑企业231个,其中: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191个。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现价总产值 93.36亿元,比上年增长 2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55.67万平方米,增长6.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26.82万平方米,下降0.1%,竣工率49.88%。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取得突出成效。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34.21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06.34 亿元,增长35.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40.71  亿元,增长25.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0.22亿元,增长37%。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控股单位完成投资320.75亿元,增长31.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0 %。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9.02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投资287.77亿元,增长38.6%,其中:工业投资287.57亿元,增长40.4%;第三产业投资227.42亿元,增长25.6%。从投资的行业来看,增长较快的行业有:采矿业增长75.8%,批发零售业增长74.5%,房地产业增长65.1%,教育业增长5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增长55.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43.6%,交通运输业增长35.6%。“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1635.8亿元,年均增长29.3%。(见图3)

图3:

全年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1718 个,建成投产项目1294个,项目建成投产率75.32%,新增固定资产 355.53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7.4%。

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强。正负800KV特高压换流站、宜-乐高速、珙县华电一期、普什醋酸纤维素等重大项目相续建成投产;向家坝水电站、高县福溪电站一期、宜-泸-渝高速公路、宜宾港志城作业区一期、筠连新维及船景煤矿、兴文瑞兴、长宁红狮和筠连芙蓉新型干法生产水泥项目等一大批特重大项目相继进入投资高峰期,强力推动全市投资增长。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2010年,全市大力推进内外快速通道和农村公路建设。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2742.84公里,其中:村道8082.52公里;四级及以上公路10716.24公里。全年建成通乡油路(水泥路)569.3公里,通村公路1711公里,乡镇客运站(点)5个。全年完成公路水路货物运输量4899万吨,比上年增长11.14%,货运周转量377971万吨公里,增长5.19 %;完成客运量13917万人次,增长42.4%,客运周转量382118万人公里,增长11.50%。迎部检的国省干线改造全面完成,乐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宜宾港志诚作业区一期工程建成运行。宜泸高速路基、隧道、桥梁建设速度加快。宜攀高速和宜叙高速公路的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工作顺利推进。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64.03亿元,比上年增长21.55%。年末,全市电话用户总数达335.18万户,增加41.45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66.81万户,减少4.9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68.37万户,增加46.41万户。互联网用户数26.73万户,增加6.24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62.18部/百人,增加7.13部/百人,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49.79部/百人,增加8.3部/百人。

2010年,全年接待游客1459.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11%;实现旅游总收入108.01亿元,增长29.43%。市政府被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授予全省“十一五”旅游发展突出贡献奖。相继获得“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最佳山水生态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蜀南竹海景区在2010APEC中小企业峰会上被评选进入“年度成长标杆企业20强”。 长宁县被评为“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兴文县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29家,旅行社31家。

六、国内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8.6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4.17亿元,增长16.42%;集体经济3.53亿元,增长16.60%;私营个体经济270.80亿元,增长18.05%;股份制及其他经济35.09亿元,增长23.35%。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2.49亿元,增长19.97%;零售业零售额249.67亿元,增长18.4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3.93亿元,增长19.32%。“十一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2%。(见图4)

图4:

2010年,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出口4.42亿美元,增长32.1%;实际利用外资4077万美元,增长105.2%;外派劳务人员1356人次,增长9.98%,实现对外劳务合作收入79.8万美元。

2010年,全市招商引资共履约项目599个(新履约项目443个),其中:市外履约项目543个,省外履约项目401个。市外到位资金349.09亿元,比上年增长42.33%;省外到位资金228.20亿元,增长28.88%。引进资金从行业看,主要分布在电力、燃气、煤、制造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引进省外资金主要来源于北京、重庆、云南、湖北、山东和浙江等省(市),占省外引资总额的70.60%;省内市外资金来源集中在成都、自贡、攀枝花三市,占省内市外到位资金的74.61%。

七、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158.55亿元,增长42.88%。地方财政收入91.74亿元,增长56.5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5.65亿元,增长35.57%。地方财政支出177.29亿元,增长25.1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43.35亿元,增长16.47%。

国地税完成各项收入总计107.28亿元,增长32.61%,其中:国税各项收入52.93亿元,增长30.09%;地税各项收入54.35亿元,增长35.15%。

2010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45.6亿元,比年初增长203.3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316.68亿元,比年初增长 74.5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47.67亿元,比年初增长102.4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59.13 亿元,比年初减少4.84亿元,中长期贷款283.84亿元,比年初增长106.76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合计1522.68亿元,比上年增长21.57 %;现金支出合计1538.67亿元,增长21.95%;货币净投放15.98亿元,增长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