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25家。按业务性质分:产险公司14家,寿险公司9家,养老公司1家,健康险公司1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中资公司24家,外资公司1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24.32亿元,比上年增长31.98%。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7.72亿元,增长29.28%;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6.6亿元,增长33.28%。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6.09亿元,增长13.89%。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3.94亿元,增长9.22%,人身险赔款支出2.16亿元,增长23.5%。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0年末,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523所(不含成人中小学、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在校生89.2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2.2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7.94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7.92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22.18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37.4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0.06万人,在园幼儿数11.30万人。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普通高中课改顺利实施,高考本科总上线人数首次突破万人大关;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商职校列入全国首批中职改革创新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食职中年初获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职中,高县被评为全省教育先进县,南溪县被确定为省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试点县。 2010年,被表彰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 获批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全市安排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837万元,科技自主创新专项资金1100万元,科技创新担保资金1000万元,专利资助资金100万元,科技奖励专项经费100万元。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级32项。其中知识产权实施项目6项;获国家、省科技经费共计2077万元。新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9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家;新认定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个。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评审宜宾市科技进步奖40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0项。 全年专利申请量682件,授权量785件,排全省第二位;累计专利申请量达5470件,累计授权专利达4288件;获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达1880件。2010年,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4件,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4个。 九、文化、广电、卫生和体育事业 2010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公共图书馆10个(图书总藏量955千册),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1个,文物管理所10个,博物馆5个。酒都剧场迁扩建工程建设即将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建成1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59个农家书屋。创作大型现代川剧《槐花几时开》并成功演出,成功举办“酒圣节”、“早茶节”。 2010年末,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95.16 %,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电视综合覆盖率95.83 %,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41万户,比上年减少1.27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6705户,增加2905户。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8417.9公里,增加328.3公里。全年我市上中央台广播节目20条;上中央台电视节目84条,其中县级台上39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广电中心建设项目推进顺利。 2010年末,全市共拥有卫生机构4240个(含村卫生所、个体门诊),其中,医院、卫生院(含社区)202个,妇幼保健院11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15000张。卫生机构人员16000人。其中,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4000人。在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6800人,注册护士5000人。新农合覆盖10个区县,参合率达到94.22%。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儿童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基本药物目录逐步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2010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2011个,新建了73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向国家队输送了1名体育后备人才;向省优秀运动队和专业集训队输送优秀运动员53人;培养等级运动员98人(均为二级运动员);培养等级裁判员581人(均为二级裁判员);培养社会指导员391人(其中:中级121人.初级270人); 全市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约20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40%;参加省级以上单项比赛和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共获奖牌169枚,其中金牌62枚、银牌55枚、铜牌52枚。荣获了国家体育总局表彰的“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 全国龙狮大联动活动先进单位”;获得了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奖牌榜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十、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61元,比上年增加1809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677元,增加1057元,增长9.9%。总消费中食品消费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40.5%,上升1.5个百分点;衣着消费占11.3%,下降0.3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占7%,下降0.2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占5.7%,下降0.6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占12.6%,下降0.4个百分点;居住消费占8.9%,下降0.4个百分点;其他商品和服务占4.2%,下降0.1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9%。(见图5) 图5: 农民人均纯收入5610元,比上年增加736元,增长15.1%。其中,工资性收入2067元,增加466元,增长29.08%;家庭经营收入3086元,增加247元,增长8.7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40元,增加1023元,增长30.8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4.7%。“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8%。(见图6) 图6: 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66.25亿元,比年初增加81.28亿元。其中,定期存款262.61亿元,比年初增加28.62亿元。 2010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的天数占总监测天数的98.6%,比去年上升5个百分点。长江、金沙江、岷江宜宾段 6个断面,水质类别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域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夜等效声级为:53.1dB(A),区域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全年实施减排项目32个。初步统计,全市二氧化硫削减 1.8万吨,化学需氧量削减1.37万吨,氨氮排放量3000吨,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减排目标任务。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批准实施1个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全面完成南岸污水处理厂整改工作。江安、兴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杨湾污水处理厂和其余县城污水、垃圾处理厂(场)建设有序推进。 十一、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 年末,公安人口统计全市总人口为539.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0.88万人,农业人口438.14万人;男性人口281.07万人,女性人口257.95万人。当年出生人口74008人,人口出生率13.73‰;当年死亡人口58260人,人口死亡率10.8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