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沛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5-06 徐州市沛县统计局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化强县、三业富民,统筹城乡、全面发展”,抢抓机遇迎挑战,改革创新破难题,危中奋进保增长,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

经济总量较快增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98亿元(不包括大屯煤电公司工业增加值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08亿元,同比增长6.7%;第二产业119.41亿元,同比增长16.9%;第三产业86.49亿元,同比增长15.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22322元,同比增长15.5%。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比为17.6:47.8:34.6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2.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就业,着力解决下岗职工和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年末全县城乡从业人员58.1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7万人。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就业,对15万农民实施实用技术免费培训,对2.2万农村劳动力实施补贴培训,增加农民就业5万人;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6550人,城镇新增就业9763人,328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75.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增幅高于GDP增幅1.8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70.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年末全县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3664户,从业人员7.39万人,注册资本53.14亿元;个体经营户数2.79万户,从业人员3.29万人,注册资本4.82亿元。

小康建设稳步推进。根据《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的监测结果,17个指标达标,比上年增加1个,综合实现程度为68%。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5.16亿元,同比增长4.56%。其中农业产值47.75亿元,增长8.2%;林业产值0.39亿元,增长27.9%;牧业产值22.81亿元,增长1.8%;渔业产值2.41亿元,下降29.5%。粮食生产形势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3.4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14千公顷,增长2.6%;粮食总产量55.62万吨,同比增长7.5%。其中,夏粮产量21.77万吨,增长3.9%;秋粮产量33.85万吨,增长9.9%。油料播种面积1.55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48.88千公顷。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511”工程,鸭、菜、菌“三棚”总量持续扩张,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5.6万亩,达到70.3万亩,高效农业面积增量、增幅全省第一。林牧渔业发展稳定。当年造林面积0.84千公顷,林地面积9.9千公顷。全年肉类总产量12.67万吨,比上年下降10.7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4.66万吨,增长13.6%;禽肉产量7.32万吨,下降22%。禽蛋总产量7.77万吨,同比持平。奶类总产量0.29万吨,同比持平。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2万吨,下降33.1%。

农业现代化再创新亮点。坚持发展“三棚”奔小康不动摇,以163项农业农村重点工程为抓手,突出“三棚扩张”致富农民,“三园提升”增强实力,“三村示范”统筹城乡,“三大创新”激发活力,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71千公顷,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84.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2%。着力破解土地零散、农户松散、市场分散、资金闲散、组织软散等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率先探索了“支部+合作社”的新型农合组织模式,创新了农合组织发展、投融资、农村人才培训三大机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农地股份合作、农村资金互助合作“三大合作”,提高了农民组织化水平、提升了农民素质、强化了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全县建成“三大合作”组织778家,入社(会)会员13万人,带动农户18万户,占全县农户的70%以上。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19.14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重工业产值120.52亿元、198.62亿元,分别增长33.8%和45.7%。股份制工业产值244.92亿元,增长44.1%;先进制造业水平提升,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8.2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4%。全县工业用电量13.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

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30.15亿元,比上年增长37%;实现利税45.07亿元,增长38.2%,其中利润22.67亿元,增长37.9%。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3.92亿元,比上年增长99.5%,实现增加值24亿元,增长17.5%。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90.64万平方米,增长78.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09.49万平方米,增长65.7%。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59.3万平方米,增长40.1%,其中住宅53.32万平方米,增长42.2%,商品房销售额14.92亿元,增长45.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发展。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7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其中规模以上投资为157亿元,增长48.9%;城镇投资129.84亿元,增长42.1%;工业投资112.9亿元,增长41.2%;房地产开发投资11.92亿元,增长45.7%。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有效投入第一任务、招商引资第一抓手、推进新型工业化第一责任,“四个第一”认识深入人心,招商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实效不断提升。全年新签项目108个,总投资226亿元;争取中央、省扶持资金8亿元。排定 “三重一大”项目30项,实行“五个一”工作法,统一协调、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筹推进,打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打响“‘三百’工程百日会战”,排定总投资400亿元的重点工商、城建、农业农村“三百”工程,领导包挂,部门推进,挂图作战,成效显着。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需求不断增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1亿元,增长18.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9.8亿元,增长16.5%;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0.2亿元,同比增长6.1%。分地域看,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县以上市场实现零售额46.3亿元,增长17.5%;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4.7亿元,增长18.8%。

200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达457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自营出口3634万美元,同比增长2.6%;进口945万美元,同比增长118%。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981万美元,同比下降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