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睢宁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挑战,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奋力拼搏,扎实苦干,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迎风起飞、逆势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85亿元,比上年增长4.9% ;第二产业增加值61.7亿元,比上年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52.6亿元,比上年增长19.4%。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26.8:39.6:33.6调整为24.4 :40.8:34.8,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呈二三一顺序。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5.6 %,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由2008年的8%提高到11.5%,上升了3.5个百分点。人均GDP13328元,比上年增加了2043元。年末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31.7%,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59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9%。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7.54万亩,比上年增加7.9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84.29万吨,比上年增长12.9%。棉花播种面积为1.88万亩,比上年减少2.04万亩,总产量0.14万吨。油料种植面积10.09万亩,比上年增加0.11万亩,总产量2.06万吨,比上年增0.11万吨。水果产量8.89万吨,比上年增加1.1万吨,增长14.1%。全年肉类总产量9.24万吨,增长27.9%。水产品产量2.12万吨,比上年减少7.6% 。 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年劳动力转移人数37.8万人,比上年增加3.12万人,增长9%,其中全年劳务输出总人数达到25.63万人,当年新增劳务输出数1.6万人。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6.2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1 %,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152台,大中型拖拉机1911 台,小型拖拉机52856 台,农用运输车14875辆。全县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09280 万吨,比上年增长3.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5.36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4.86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22.3%。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7.71亿元,比上年增长36.9%,实现生产、销售同步较快增长;实现利税总额21.32亿元,比上年增长39.1%。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完成产值21.1亿元;承建施工面积224.5万平方米,增长31.8%;竣工面积90.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83亿元,比上年增长71.5%。其中,规模投资71.46亿元,比上年增长49.1%。在固定资产投资合计中,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24个,投资额44.5亿元;千万元以上的商贸项目个数23个,投资额91.7亿元。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等级公路2242.26公里,客运量1118万人次,干线好路率达到92%,农村通灰黑公路(或航道)的比重达到100%。年末拥有汽车4381辆,其中客车371辆。 邮电通讯业发展迅速。邮政业务总量7710万元,比上年增长15.8 %。邮电业务收入39669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4685 万元,电信业务收入34984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9.9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6.62万户,互联网用户3.82万户。全县电话普及率达50部/百人,比上年增加6.2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受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4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9.6%,住宿和餐饮业4.89亿元,增长14.5%。个私经济迅速发展。全县注册个体经营户达到20101户,新增5669 户;注册私营企业达到794家,新增97家。民营经济增加值 113.94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75.4%,税收收入64669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83.3%。 外向型经济有所突破。全年出口总额1381万美元;协议外资760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758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2%;对外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完成额503美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含基金)17.38亿元,比上年增长66.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22亿元,比上年增长57.5%。财政收支结构不断优化。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0.1%,增值税为757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7%;营业税31398万元,同比增长100.3%;企业所得税3733万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1.5%,比上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支出280317 万元,比上年增长46.2%。一般预算支出 217116万元,同比增长29.8%;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达到17419万元,比上年增长30.2%。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0.32亿元,比年初增加32.86亿元,比同期增长37.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5.79亿元,比年初增加13.89亿元,比同期增长19.3%。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9.31亿元,比年初增加22.32亿元,比同期增长60.3%。各项贷款中,农业贷款达到26.73亿元,比上年增加6.94亿元,增长35.1%。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2019万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财产险收入5896万元,人寿险收入26123万元,比上年增长13.9%。赔付额6148万元,其中财产险4424万元, 比上年增长16.1%,人寿险825万元,比上年增长90.1%。 八、社会事业 “科教兴县”战略深入实施。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0.23%,比上年提高了0.11个百分点。全县共有13个项目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争取到科技经费一千余万元。即国家级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项目3个,省级富民强县项目2个、省级科技帮扶项目1个、省级农业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1个、省级中小型创新基金项目3个、省级农业支撑计划项目1个。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拥有普通中学49所,在校学生99984人;小学142所,在校学生76023人。素质教育继续得到重视和加强,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大中专报考人数20938 人,录取人数8862人,录取率达到42.3 %;其中,本科录取人数达到2113人,比上年增加207人;本科录取人数中,全国百所重点大学在我县录取人数257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