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梅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通信业务发展迅速。2010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129万元,比上年增长13.0%,比2005年增长73.4%,平均每年增长11.6%。“十一五”期末全县电话用户14.62万户,其中固话用户8.76万户,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23.9%和减少18.9%;互联网用户34704户,比“十五”期末增长382.0%。2010年,已通电话的自然村比重100%,已通移动电话的行政村比重99%,开通互联网业务的乡镇比重100%,开通互联网业务的行政村比重100%。 旅游事业长足进步。“十一五”时期,我县接待旅游人数平均每年增长24.6%,旅游收入平均每年增长27.9%。各年接待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如下: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接待人次(万人) 242 278 311 342 396 旅游收入(亿元) 14.8 25 28 30.8 34 六、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销售畅旺。201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15亿元,比2005年增长149.5%,平均每年增长20.1%。其中,城市平均每年增长25.3%,农村平均每年增长15.4%。 七、对外经济贸易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十一五”时期,我县兴起新一轮招商热潮,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五年间共签定利用外资合同92宗(已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688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076万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50.3%。 对外贸易取得新成果。“十一五”时期,全县累计外贸出口总额达84987万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45.4%,平均每年增长19.7%。 八、金融和保险业 各项信贷业务稳定发展。201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9.19亿元,比2005年增长101.6%,平均每年增长15.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11.71亿元(未含邮政储蓄),比2005年增长112.5%,平均每年增长16.3%。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比2005年,我县中保财产险各类保费收入增长0.96%,赔款金额减少49.9%;我县中保人寿险保费收入增长10.5%,赔款金额增长111.6%。 九、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十一五”时期,我县共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34项,县级31项。科技队伍实力增强。2010年,我县拥有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科学技术人员8450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以上科技人员占比重由2005年的51.2%提高到2010年的63.7%。 教育事业巩固发展。“十一五”时期,普通中学年平均在校学生3.95万人,小学年平均在校学生3.5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平均入学率99.9%,小学平均升学率99.9%,初中平均升学率86.8%。 文化事业不断进步。“十一五”时期以来组织送戏下乡活动共计1325场(其中山歌剧团送戏下乡875场,木偶剧团送戏下乡450场),观众人数80万人次,送电影下乡达12500场。“十一五”期末,两馆藏书达10.17万册;全县共建农家书屋172家,藏书达29.69万册。电视卫星接收站49座,建有有线广播电视站20个,有线电视用户3.5万户,城区数字电视用户3万户,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日益发展。“十一五”期末,全县89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038张,卫生技术人员1555人,其中医生765人。 “十一五”时期全县共增加186间卫生站。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发展。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十一五”时期,我县体育健儿在参加省级以上各项体育比赛中,获冠军4项,亚军3项;由我县培养输送的运动员陈秋琦代表国家参加北京第29届夏季奥运会女子曲棍球比赛取得银牌。五年间向省市输送优秀体育人才83人。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有效控制。“十一五”期末人口出生率10.03‰,自然增长率4.05‰;总人口625701人,比2005年增加18678人,增长3.1%。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2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43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2005年实际增长55.0%和44.6%;平均每年实际增长9.2%和7.6%,比“十五”时期增加6.5个百分点和5.2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居民家庭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一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仍比较困难。 职工工资水平逐年增长。2010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37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实际增长56.5%,平均每年实际增长9.4%。 城乡居住条件日益改善。2010年比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使用房屋面积增加1.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使用房屋面积增加0.44平方米。 民生问题得到高度关注。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全县最低生活保障线城市居民每人每月由“十一五”期初的156元提高到“十一五”期末的274元;农村居民每人每月由“十一五”期初的104元提高到“十一五”期末的163元。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十一五”期末,全县有5.87万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机关、企事业单位),2.7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7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5.79万人参加医疗保险,18.02万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47.36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由2005年的52.2%提高到2010年的98%。社会福利事业加强。“十一五”时期,农村困难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得到学生生活费补助的共有4751人,合计金额122.22万元;共有1436人得到资助入读技校和职校,资助费用合计637万元(不含国家助学金)。“十一五”时期,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的有33.58万人次。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十一五”时期,累计批准环保建设项目336个,环保投资21.4亿元。工业“三废”处理率、达标率有所提高。 注:1.本公报公布的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