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岱山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年末有群众文化馆1个,文化站7个,全年组织举办展览47次,文艺活动231次;举办各类训练班158次,培训5340人次;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6.48万册,比上年增长7.5%;全年共接待读者6万人次,外借各种书刊4.42万册次,图书总周转0.27次。有县级广播电视台1个,乡镇广播电视站4个,全年制作广播、电视节目时间580小时。有线电视通村率100%。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75%和98.96%。 年末有医疗卫生单位21个,其中医院18个,医疗床位650张;诊所医务室12家,卫生室85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4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24人,注册护士232人,全年接待医疗门急诊97.77万人次。全县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3个,城乡社区建站率达到100%。完成渔农民健康体检4.17万人。全年孕产妇882人,保健覆盖率达到100%,孕产妇早孕建卡率达到95.35%,孕产妇死亡率为零。0-6岁儿童的保健覆盖率达到99.44%。计划生育率99.08%。 成功举办岱山县首届海洋运动会、2010年全国风筝锦标赛、浙江省第十二届乒乓球俱乐部比赛等大型赛事,打造我县“海洋体育看岱山、海洋休闲到岱山“的城市品牌。全年初三学生运动健康类A等通过率为94%、审美与艺术类A等通过率为66%、探究与实践类A等通过率为60.3%、劳动与技术类A等通过率为81.2%、品德与素养A等通过率为95.5%。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91061人,比上年末减少342人,其中男性人口94748人,女性人口96313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6%和50.4%。全年出生人口1081人,出生率为5.6‰;死亡人口1650人,死亡率为8.6‰;自然增长率为-3.0‰。迁入人口3389人,迁出人口3162人,机械增长率为1.2‰。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78元,比上年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108元,增长10.7%,恩格尔系数为36.7%,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全年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364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渔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118元,增长12.6%;农盐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862元,增长12.1%。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35元,比上年增长11.9%,恩格尔系数为37.3%。其中渔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335元,农盐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669元,分别增长11.8%和12.0%。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8906元,比上年增长20.1%。全年新建各类住宅88.5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2%。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23平方米,渔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2平方米。 年末全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单位1344家,,参保人数47892人,分别比上年增长7.0%和33.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单位1368家,比上年下降0.3%,参保人数42471人,比上年增长6.0%;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1495家,参保人数18661人,分别比上年增长85.0%和24.8%;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为37692人和21950人,比上年增长3.6%和6.8%;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5540人,比上年增长1.1%;渔农村新型社区39个,参加农村养老保险749人,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13147人,增长10.2%,有8183人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实际参加人数12.96万人,参合率98.2%。 年末有各类可提供食宿的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9个,床位472张,收养339人;有各类社会福利企业17家,残疾职工就业人数570人。 年末有2337人纳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户220户,人数363人,城镇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60元;渔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户1251户,人数1974人,渔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20元;全年共发放低保金618.16万元;帮扶结对1545户,发放补助金185.4万元。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的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100%;全年为困难群体医疗救助2152人次,153.9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9%和5.2%。 十一、市政建设和新渔农村建设 全年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4.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4.0%。年末建成区面积7.11平方公里,实有城市道路面积121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94公里。全年供水总量510万吨,最高日供水量2.9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0.37万吨。全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66.6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财政预算内“三农(渔)”资金投入9.43亿元,增长38.2%。扎实推进渔农村小康社区创建,全县36个社区创建成功,其中:全面小康10个,基本小康14个,初步小康12个。切实抓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全年新增改厕3388户、治污7143户、清理河道34.4公里,完成10.1公里通村公路建设。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1%,分别比上年提高2.84和4.96个百分点。全年实施渔农村住房改造建设978户,其中完成渔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71户。 十二、节能减排、环境和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1396吨,五年累计下降15.4%,,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为858吨,五年累计下降15.1%,均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50%。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3.81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总面积3.5平方公里。 全社会用电量7048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0%,全社会用水量1490万吨,增长3.3%。 绿色生态及海防林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全年造林面积0.1万亩;零星植树10万株;封山育林面积6.9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1.7%。年末有园林绿地面积311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2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21%,绿地率37.2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24平方米。 全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0起,与上年持平;死亡(失踪)34人,比上年减少7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27,比上年降低0.13;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481.29万元,下降3.0%。全年共发生交通事故14起,死亡人数7人,交通事故损失额0.92万元;发生火灾事故5起,损失额15.87万元。全县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9.23%。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本公报中所列的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是指批发企业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零售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限额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指年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上的住宿业和餐馆企业。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是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