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岱山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岱山县发展和改革局(统计局) 2011年3月 201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扎实推进“四个岱山”建设,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呈现了经济企稳向好、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格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4.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其中:海洋经济增加值76亿元,增长15.8%,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1.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70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71.06亿元,增长15.1%,其中工业增加值61.25亿元,增长23.1%,建筑业增加值9.80亿元,下降16.1%;第三产业增加值35.55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4.6:56.7:28.7调整为14.2:57.2:28.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5005元,约9603美元。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8%,消费品价格上涨4.5%;食品类上涨8.7%、居住类价格上涨5.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9%。 全年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和渔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3107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27人,渔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1680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594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7%。城乡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575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547人,渔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2028人。年末渔农村从业人员8.84万人,比上年增加0.2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98万人,比上年增加0.07万人;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5.85万人,增加0.21万人,占全部渔农村从业人员的比重为66.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3.43亿元,比上年增长44.2%。地方财政收入6.76亿元,增长32.3%;其中企业所得税增长112.5%,增值税增长40.0%,营业税增长18.5%,个人所得税增长11.7%。地方财政支出17.59亿元,比上年增长41.9%;其中用于医疗卫生、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传媒和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20.0%、25.3%、25.7%、53.5%和64.4%。 二、渔业 全年实现渔业总产值34.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水产品总产量35.05万吨,比上年增长3.5%。 年内新建南峰渔业专业合作社1家,东沙鱼胶专业合作社1家,年末渔业专业合作社已达27家。年内销毁老、旧、破木质、钢质渔船42艘,渔民双转技能培训108人。 全年实际水产养殖面积2.64万亩,比上年下降1.9%,产量1.02万吨,比上年增长1.4%,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31万亩,下降4.0%,产量0.94万吨,增长0.9%。 年末拥有机动渔船2365艘,比上年减少84艘;总吨位28.20万吨,与上年持平;总功率45.38万千瓦,比上年下降1.2%。其中捕捞渔船2135艘,比上年减少65艘;总吨位25.28万吨,比上年下降0.2%;总功率39.45万千瓦,比上年下降1.8%。 三、农林牧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业总产值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农业总产值1.66亿元,增长15.0%;林业总产值0.08亿元,下降0.5%;牧业总产值0.74亿元,增长4.9%。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409公顷,下降1.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01公顷,粮食产量1.05万吨,分别下降2.6%和7.0%;水果播种面积442公顷,产量1.21万吨,分别增长3.3%和9.5%;蔬菜播种面积1560公顷,产量3.2万吨,分别下降0.4%和0.4%;油料播种面积419公顷,产量0.12万吨,分别下降0.5%和1.3%;茶叶播种面积89公顷,下降5.3%,产量42吨,与上年持平。 全年生猪饲养量5.84万头,比上年增长4.7%。家禽饲养量31.03万只,比上年下降14.6%。肉类产量3241吨,比上年增长3.2%,其中猪肉产量2683吨,增长3.6%。禽蛋产量721吨,比上年下降6.8%。年末生猪存栏2.23万头,比上年增长3.5%。 全年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55亿元,比上年增长4.9%;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73万亩,与上年持平;节水灌溉面积2.66万亩,比上年增长14.9%;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1.61万亩,比上年增长5.4%;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99万千瓦,比上年下降6.0%;当年机耕面积1.13万亩,比上年增长11.9%;农村用电量812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0%;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27吨,比上年增长12.8%。 四、工业、盐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0.54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六大主导行业实现总产值274.87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占全部工业的91.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年工业销售产值299.56亿元,比上年增长31.5%,产销率99.7%。 全年临港工业总产值258.65亿元,比上年增长35.8%,所占比重达到86.1%,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对全县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94.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4.11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轻工业产值14.79亿元,增长7.7%,重工业产值249.31亿元,增长36.8%,轻重工业比例由上年的1:13.65调整到1:16.8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4.73亿元,比上年增长63.9%,其中利润总额22.57亿元,增长71.6%。十一项经济指标综合考评得分为397.31分,比上年提高23.26分。新产品产值49.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8%,新产品产值率为18.66%;全员劳动生产率356870元/人,比上年提高24839元/人;资本保值增值率128.36%。 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22家,比上年增加6家,产值在0.5亿-1亿元的企业11家。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0.0403吨标煤,比上年下降17.92%。全年工业用电量5.4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4.46亿千瓦时,增长32.1%。 全县盐田生产面积22747亩,比上年下降4.1%。原盐产量6.51万吨,下降34.1%;原盐销售8.07万吨,下降9.2%;氯化钠平均含量91.58%,平均白度60.97度,平均粒度87.68%,一级品率35.3%;年末库存原盐5.08万吨,下降18.5%。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9.8亿元,比上年下降16.1%。年末全县具有三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9家,完成施工产值18.18亿元,增长55.7%;实现利润4145万元,增长1.1倍;上缴税金107万元,增长30.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2.39万平方米,增长33.1%;房屋竣工面积152.14万平方米,增长36.3%。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