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兰溪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88.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20亿元。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88.28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16亿元;接待海外游客人数2804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7.51万美元。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33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9.12亿元,增长11.8%;地方财政收入11.22亿元,增长24.3%。全市一般预算支出20.7亿元,增长39.3%。其中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和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23.3%、52.8%、32.6%、143.3%、41.6%、142.9%和26.7%。 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9.19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其中:本外币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44.85亿元,增长30.7%;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03.54亿元,增长21.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5.68亿元,增长21.7%。 全市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3.98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3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2.35亿元,分别增长30.4%和29.6%。全年支付各类赔偿及给付1.07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财产险赔款7751万元,增长16.4%;人身险赔款及给付2975万元,增长2.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96所,在校学生9.5万人。其中小学56所,在校学生3.44万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23所,在校学生2.22万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100%。全市有普通高中8所,在校生1.31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0.55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97.98%。全市拥有幼儿园199所,在园幼儿1.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45人。 2010年,财政科技投入6240万元,比上年增长52.8%;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0%。 年末拥有县及县以上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3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2家,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1家。全年专利申请623件,比上年增长5.6%。其中发明55件,实用新型193件,外观设计375件。专利授权544件,比上年增长35.3%。其中发明12件,实用新型168件,外观设计364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0年末全市拥有艺术专业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剧院、影院2家。县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综合覆盖率和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放映城市电影450场,观众3.8万人次,票房收入2.3万元;放映广场电影和农村电影4470场,观众15万人次。 2010年,考上体育院校6人。在市级及以上比赛中共获得4金、4银、5铜。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95个(不包括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8个。卫生技术人员241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09人,注册护士725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379张。已设置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服务站63个。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2010年,累计报告发生甲、乙类传染病1550例,发病率为229.98/10万。“五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9/10万和7.17‰。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0年全市出生人口6488人,出生率9.81‰,死亡人口3577人,死亡率5.41‰,人口自然增长率4.4‰。年末总人口66.34万人,其中男性34.6万人,女性31.7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04万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88人。 据对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5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9%和11.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154元,比上年增长14.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842元,增长8.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4.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4%。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8.89平方米。 全市城镇集体以上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0808元/人;含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4720元/人。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0年,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新增6504人,累计达到9.29万人,基本实现企业全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参保人数新增8096人,累计达到9.34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参保人数累计达49.5万人,其中城镇3.1万人,农村46.4万人,人均筹资水平189元;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新增6515人、6397人、7625人,累计达到8.37万人、6.68万人、4.14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到19.19万人,其中农村18.81万人,城镇0.38万人,已有9.06万人领取基础养老金。1.76万名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 社会救助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2010年,全市在册低保对象17396人,其中城镇1294人,农村16102人,平均保障标准为城镇360元/月人、农村216元/月人。五保、“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为98.6%和98%。新增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130张,新建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4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4个、农村“星光老年之家”197个。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资源保障状况良好。2010年,全市水资源量为176497万立方米。总供用水量29724万立方米。完成造林面积2027亩,其中完成人工造林1067亩;更新造林960亩,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2000亩。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37500亩,森林覆盖率49.48%(含灌木林)。 环境质量继续改善。2010年,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318天,达89%以上。截止年底,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III类以上比例为66.7%。2010年末,共有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1座,建成设计能力4万吨/日。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着,生态示范创建活动继续推进。2010年,全市累计建成市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村3个,兰溪市级生态村267个。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共创建省、市、县三级绿化示范村21个,其中省级绿化示范村2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3.61%,公园绿地面积235.3公顷。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全省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