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8-29 宁波市镇海区统计局

人才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全区组织各类人才招聘活动28场;引进各类人才4887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及副高以上162人;接收各类大中专毕业生2325人,其中,硕士105人,本科1134人。年末全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907人,其中,高级1067人,中级5282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比上年新增2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名区建设积极推进,文化精品创作日臻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广场舞蹈“九龙柱”摘得第十五届全国政府文化最高奖项“群星奖”,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年末全区拥有镇(街道)文化站6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88个。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年组织大型文化演出活动88场,群众性文化活动306次。年末累计开通有线电视用户10.77万户,其中农村4.27万户,全年新开通数字电视安装小区4个,新增数字电视用户4850户。

卫生事业实现新发展。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镇海区人民医院(宁波市第七医院)一期正式投入使用。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服务机构265家,其中,医院5家,疾控监督2家,妇保机构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7家,村卫生室110家,门诊部13家。共有医院病床1350张,拥有专业卫技人员2342人,其中,医生889人,护士(护师)768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着。全年全区获得亚洲金牌1枚;国家级金牌7枚,银牌1枚;省级金牌12.65枚,银牌22枚,铜牌7.5枚;市级金牌9枚,银牌12枚,铜牌14枚。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年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200次,参与人数3.8万人,全区体育人口比例达50%。体育健身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增各类健身路径12套。

十、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生态环境稳步改善。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工作步伐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城镇截污工程、脱硫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全面推进,节能改造和淘汰力度不断加大,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取得显着成效。全年全区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别比上年下降12.5%和69.6%。年末城市绿地面积2377公顷,绿地率43.08%;公园绿地面积19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70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2495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45.23%。

公共安全全面强化。“平安镇海”建设扎实推进,世博“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圆满完成,校园安全防控体系不断完善,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深入开展。全年全区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比上年下降8.7%,其中,道路交通事故下降4.7%;火灾事故下降36.8%。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全年刑事案件立案数比上年下降0.1%。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相对稳定。年末全区按户籍口径统计的总户数为91962户,人口225227人,比上年增长0.3%,其中,非农业人口162701人,比上年增长0.9%。全年人口出生率6.06‰,死亡率为5.15‰,人口自然增长率0.91‰。全区女性初婚人数1230人,一孩率92.44%,计划生育符合率99.32%。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166元,比上年增长10.2%;人均消费支出19420元,增长6.7%;恩格尔系数为35.5%。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130元,比上年增长12.4%;人均消费支出11130元,增长6.0%;恩格尔系数为39.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9年的2.03:1缩小为2010年的1.99:1。年末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85台,电冰箱99台,洗衣机95台,空调198台,固定电话89部,移动电话195部,电脑93台。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83台,电冰箱99台,洗衣机87台,空调121台,固定电话86部,移动电话171部,电脑54台。全区私家车(9座以下)拥有量23930辆,比上年增长33.4%。

社会保障水平显着提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铺开,各项保险参保率保持高水平。年末区属参加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项基本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为22.31万人、16.76万人、11.78万人、11.45万人、11.4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7.6%、11.7%、13.8%、14.3%、18.3%。农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2053人,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参保人数5.63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3.7%,农民养老保障参保率95.3%,被征地人员参保率90.9%。住房保障力度继续加大,新一轮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解困房实施办法出台,保障性住房保障面进一步扩大。

福利事业不断发展。镇海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成立。年末全区拥有各类福利机构10家,拥有床位1882张,福利企业35家。全年募集慈善捐款1266万元,纳入低保对象人数1674人,发放低保金689万元,“五保”对象、“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保持100%。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不断深化,全区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7个,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51个。

说明: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各行业总产值绝对数和增长速度均按当年价格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