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走出金融危机影响、实现重大转折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中共宁波市镇海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重塑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战略部署,以开展“改革创新突破年”、“项目推进落实年”和“城市管理服务年”活动为载体,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拓改革求创新。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态势不断巩固,转变发展方式迈出坚实步伐,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民生得到持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宁波市统计局审定,全年全社会实现生产总值(GDP)450.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5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351.01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93.36亿元,增长15.0%。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9年的1.4:75.4:23.2调整为2010年的1.3:78.0:20.7(见图1)。全社会人均生产总值200068元。 全年区属实现生产总值(GDP)250.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5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51.00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93.36亿元,增长15.0%。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9年的2.4:58.8:38.8调整为2010年的2.3:60.4:37.3(见图2)。区属人均生产总值142644元。 图1:全社会生产总值构成 图2:区属生产总值构成 财政收支情况良好。全年全区财政总收入122.15亿元,比上年增长61.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6.87亿元,增长24.0%,其中,税收收入28.56亿元,增长37.7%。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5.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9%(见图3),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08亿元,增长39.3%;文教卫事业支出6.08亿元,增长27.0%;农林水事务支出1.32亿元,增长43.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93亿元,增长22.2%。 图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全区新增就业人员8907人,开发(保持)公益性岗位1381个,帮助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实现再就业6199人,其中,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377人,完成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40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 市场价格逐步走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3.7%,比上年上涨3.7%。八大类分类价格指数呈现“五涨一平二降”格局,其中,食品类上涨7.9%;烟酒及用品类与上年持平;衣着类下降2.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9%;居住类上涨7.3%;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3%。 二、农业和农村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农业产值6.09亿元,增长25.4%;林业产值0.14亿元,增长0.8%;畜牧业产值3.03亿元,增长5.2%;渔业产值0.11亿元,下降0.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4亿元,增长5.2%。农作物播种面积16.30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51万亩;蔬菜播种面积4.79万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71万亩。粮食产量2.66万吨,蔬菜产量7.13万吨。 新农村建设呈现新格局。农村住房集中建设与改造深入实施,碧水莲晴一期、银凤晓月一期及二期建成,锦绣曙光一期、丰颐家园基本建成,九龙家苑一期、碧水莲晴二期及三期加快推进。新一轮“清洁美化家园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心村建设加快推进,清水湖村民集居点被列入省中心村建设示范点。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全年全区开工农田基本建设22处,完工22处,累计完成土石方76万立方米。河道整治工程有序推进,兴建防洪渠道6条,疏通河道15条。镇海东排南线试验段基本建成。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61万千瓦,其中,大型拖拉机33台,小型拖拉机及手扶拖拉机675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529台,联合收割机114台。机播面积2.04万亩,机耕面积7.53万亩,机耕率99%,机割率99%,农田机灌率10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总产值创历史新高。全年全社会实现工业总产值1849.30亿元,比上年增长39.3%;工业销售产值1820.79亿元,比上年增长37.5%,产销率9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06.19亿元,增长42.5%;工业销售产值1778.38亿元,增长40.7%,产销率98.5%。全年区属实现工业总产值835.73亿元,比上年增长39.5%(见图4);工业销售产值819.75亿元,比上年增长38.1%,产销率9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92.62亿元,增长47.1%;工业销售产值777.33亿元,增长45.6%,产销率98.1%。年末全社会拥有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143家,比上年新增34家,年产值超十亿元的工业企业13家,比上年新增8家。 图4:工业总产值 工业效益明显改善。全年全社会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79.00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利润总额10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7.02亿元,增长43.8%;利润总额101.93亿元,增长15.8%。区属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3.55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利润总额49.68亿元,比上年增长7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1.56亿元,增长46.2%;利润总额48.10亿元,增长74.4%。在省、市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十一项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中,全社会:总资产贡献率27.85%;资本保值增值率147.09%;资产负债率50.85%;流动资产周转率3.68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6.27%;全员劳动生产率168777元/人?年;产品产销率98.46%;全年综合得分308.02分。区属:总资产贡献率12.44%;资本保值增值率120.61%;资产负债率65.71%;流动资产周转率1.89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6.42%;全员劳动生产率108748元/人?年;产品产销率98.07%;全年综合得分246.11分。 建筑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区拥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39家,其中,区属34家。全年全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16.43亿元,比上年增长42.3%。建筑业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53.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3%,其中,新开工面积330.3万平方米,增长15.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6.8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