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建德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8-29 杭州市建德市统计局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个私经济形势喜人。年末全市拥有个体工商户15393户,从业人员32809人;私营企业4221家,从业人员69065人。全市个私零售额32.54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75.4%。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

农村配套改革继续深化。全面实行村级财务双代理制度、集体审账制度。按照“三个置换”、“三个集中”的要求,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及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民房屋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年新增土地流转24988亩。继续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坚持开放式决策,政府常务会议视频直播实现常态化。基本完成“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构建。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交通投资公司和铁路设施投资公司,完善城兴城防公司治理结构,国有(投资)公司运营和投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3269家,参保人数117098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7132人;参加失业保险单位3056家,参保职工61288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3050家,参保人数84618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7106人;参加工伤保险单位3232家,参加人员82249人;参加女工生育保险单位3193家,参加人员60522人;全市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达14080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镇村覆盖率达到100%,参合率达到98.9%。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在杭州市率先推进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补贴政策。

社会福利事业有序推进。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5家,养老床位1494张,平均每百位老人的床位为1.68张。全市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共613人(其中农村五保556人,城镇“三无”人员57人),集中供养率为92.33%。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03户,人数725人;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226户,人数9011人;全市44家福利企业当年在岗残疾职工达1496人,占我市残疾人口13%。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工业企业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181.67亿元(不含税),自营出口额7.65亿美元。新增自营出口企业57家,新培育外贸出口品牌2个。

利用外资

吸引外资快速增长。全市引进外资项目26个,合同利用外资1955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9.0%;实际利用外资4531.85万美元,为年计划26.9%,比上年增长47.0%。

引进内资

引进内资成绩斐然。全市引进内资项目157个,协议利用内资505002万元,为年计划的159.9%,比上年增长49%;实际到位内资318100万元,为年计划的112.6%,增长15.2%。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教兴市战略深入推进。“科技强市”建设工作不断深化。加大科技政策落实力度,14家享受国家扶持政策的高新技术企业减征所得税3519万元,24家企业技术开发费抵扣所得税1471万元。组织实施科技创新项目303项,其中国家级13项,省级15项。新增专利示范企业14家,其中,省级2家,杭州市4家。新增16家企业研发中心,其中:省级1家、杭州市5家。全年申请专利693件,授权专利785件,同比分别增长24%和163%。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9.5%。

教育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普通中学28所,在校学生26937人,比上年减少1435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9400人,减少200人;初中在校学生17537人,减少1235人;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4394人,比上年增加242人;小学27所,在校学生23955人,减少1551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毕业升高中段比例为99.5%。全市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3367人。普通中小学学校占地总面积184.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69.2万平方米。加快工业技校扩建,扎实推进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严州分院(原严州师范学校)迁建前期工作。

文化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不断巩固省级“文化先进市”创建成果。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196.9千册;全年放映电影3851场次,演出戏剧136场;全年举办各类展览36个。全市有线电视入户率(含数字电视)达到93.6%;建德电视台全年播出5186小时;建德广播电台全年播出5668小时;全市电视和广播覆盖率分别为99%和100%。扎实推进严州古城综合保护和严州文化研究。深入推进新叶古村综合保护,创建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完成“建德人”遗址保护工程。博物馆和城市规划展览馆开工建设。“龙文化”提升成效明显,精品龙获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传统表演艺术展金奖。新编婺剧《绿云》作为全省文艺精品参加广州亚运会文艺演出。

卫生

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日臻完善。深入推进“健康城市”和省级“卫生强市”创建。年末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72个,医疗病床2001张,卫生技术人员2572人,其中个体诊所63个,卫生技术人员131人。村设置的医疗点215个,乡村医生223人。公立乡镇卫生院和实行一体化管理、实现计算机联网的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开工建设,市二院、市三院整体搬迁正式启动,市四院扩建全面完成。

体育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全年举办市以上各种体育比赛活动90余次。参加杭州市级以上各类体育比赛运动员700余人次,获各项比赛奖牌130枚,其中金牌73枚,银牌42枚,铜牌15枚。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兴起,完成省级乡镇体育创强1个,杭州市级体育小康特色村20个,省级体育小康特色村20个。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人员120名,发放三级体育指导员证书120份。

四、人民生活

人口与计划生育

人口保持稳定。年末全市人口为510194人(户籍人口),比上年末减少3228人,其中农业人口378152人,减少6539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为261201人,女性人口为248993人,男女人口比例为1.04:1。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6.1%。

居民收入

城乡居民生活较快增长。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76元,比上年增长10.2%;人均消费性支出15677元,比上年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10012元,比上年增长12.8%;人均消费性支出6856元,比上年增长17.6%。

居民储蓄

城乡居民储蓄不断增加。全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13.96亿元,比上年增加20.8亿元,增长22.3%。

住宅建设

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3.0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64.4平方米;农村钢筋砖木结构住房比例为95.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