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射阳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不断推进,人民生活继续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年度目标顺利实现。 一、综合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238.9亿元,增长13.0%,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达54.47亿元、99.7亿元、93.52亿元,分别增长4.8%、16.5%、13.3%。三次产业结构为22.8:41.7:35.5,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276元,比上年增长19%。 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分别为15.02%%、6.21%,比上年提高3.76个、1.23个百分点。 全面小康进展顺利。从总体看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跃上新台阶,初步测算,2009年全县全面小康综合得分达95.7分,比上年增加4.13分。从四大类构成看:生活水平实现程度最好达96.4%,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实现程度分别达到96.4%、95.9%、92.4%。从具体指标看,25项指标中已有17项指标达标,4项指标达到时序进度。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新增民营企业2300户、个体工商户2.1万户、注册资本88亿元,年均递增24.7%、31%、20.4%。 二、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增势强劲。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25.86亿元,比上年增长4.60%;粮食总产103.15万吨,比上年增长10.2%;油料产量4.56万吨,下降4.4%;棉花产量4.32万吨,增长1.5%;成片造林9.72万亩,拓桑1.2万亩,拓果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5.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高效农业成效明显。全县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6万亩,其中设施栽培新增面积1.8万亩;新增千亩设施示范园达14个、新增一户一棚16.8万个,新增年纯收益百万元以上规模养殖场达13个;全县生猪存栏38万头,出栏63万头,家禽存栏1050万羽,出栏1100万羽;全县畜禽规模户达3600个,其中万头猪场12个,万羽良种蛋鸡场102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2010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55.53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3.3亿元,增长35.3%;利税总额25.04亿元,增长50.0%;利润总额11.8亿元,增长44.6%。 重点规模企业实现历史突破。2010年入库税收超千万税收企业13家,超500万企业15家,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23家,较十五末分别增加了10家、9家、12家。 建筑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5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0.7万平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8.5万平米;资质上建筑企业49家,从业人员8360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不断攀升。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1.66亿元,增长2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资92.85亿元,增长24.8%,规上服务业投资29.24亿元,增长20.9%。 2010年,通过开展“产业项目攻坚年”、“百日竞赛”、“第九届经贸洽谈会”等活动,今年新开工规上项目130个,其中亿元项目46个、5亿元以上项目8个,竣工项目75个。其中华锐科技有限公司在射阳总投资达50亿元,第一期投资12亿元,预计明年上半年投产。全年产业项目用地7500亩,增长120%。 2010年完成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8.1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41.87万平米,实现销售14.24亿元,税收2.28亿元。其中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全年预计建成廉租房150套,面积9000平米,经适房380套,面积30000平米,公租房532套,面积36656平米。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稳定。全年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1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全社会客运量达969万人,货运量629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728万吨。2010年底建成的等级公路为199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5.6公路。年底全县汽车拥有量26366辆,比上年增长29.4%,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2761辆,比上年增长32.3%。 邮电事业稳定发展。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3.9亿元,全县电话用户(含小灵通)25.1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1.1万户;住宅电话用户18.7万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15.4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用户52006户。 旅游业取得新突破。息心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5.37万人次,其中,国内接待84.69万人次,入境游客6814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亿元,旅游外汇收入499万美元。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国内贸易繁荣活跃。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3%。按消费品销售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71.55亿元,增长19.2%;住宿餐饮业7.2亿元,增长21.5%,按消费品销售地区分,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8.45亿元,增长19.7%,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3.84亿元,增长11.2%。 限上贸易企业迅速成长。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达134家,新增52家。限上贸易企业规模的扩张,有力地促进了我县贸易业的发展,实现的零售额占全县零售总额近30%。 外贸外资有增有降。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42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自营出口总额10315万美元,比上年上升39.8%。全年新批外资项目21家,协议注册外资1483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9%;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1596万美元,比上年增加37.9%。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20.33亿元,比上年增长46.1%(老口径财政收入为35.9亿元,比上年增长58.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83亿元,增长48.2%。按部门分:国税部门完成6.25亿元,增长43.2%;地税部门8.11亿元,增长45.1%;财政等部门21.34亿元,增长68.0%。全年财政支出43.15亿元,比上年增长42.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7.55亿元,增长42.63%。 存贷款规模快速扩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0.59亿元,比年初增加21.9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6.74亿元,增加12.07亿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5.14亿元,比年初增加31.7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71.24亿元,中长期贷款40.36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财产险收入4832万元,增长37.7%,人寿险收入22884万元,增长15.2%;全年赔付和给付支出9207万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财产险赔付和给付支出2210万元,人寿险赔付和给付支出6997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