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丹徒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8-27 镇江市丹徒区统计局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极为困难的一年,也是丹徒迎难而上、跨越发展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全球金融风暴带来的影响,紧扣重点,创新举措。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基本实现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以奋进的姿态迈出了丹徒后发争先的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6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96.33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53.8亿元,增长15.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3923元,比上年增长11.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8:59.6:33.6调整为6.6:59.9:33.5;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私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全区经济建设中较具活力的经济板块,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经济实力比上年明显增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区经济发展还处于量的积累阶段,发展的态势还不优;受宏观环境影响,工业性投入和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支撑丹徒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特别是中小企业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还很脆弱。经济结构偏重、大企业偏少、财政总量不大、富民水平不高等深层次矛盾还未得到根本解决。

二、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提速增效。实现农业总产值16.73亿元,比上年增长7.6%。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2.2万亩,较上年同期增长2.6%;粮食总产18.53万吨,同比增长6.6%。全区油菜播种面积6.63万亩,同比减少14.9%;单产123公斤,同比减少2.4%;总产0.82万吨,同比减少17.0%。全年蔬菜种植面积4.89万亩,蔬菜总产量8.47万吨,较上年分别增长0.6%、1.1%;茶叶282吨,同比增长0.7%;全年水果、瓜果产量8533吨,同比增长27.0%。生猪出栏7.34万头,同比增长0.3%;家禽出栏456.6万只,同比增长8.6%。渔业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状态,全区养殖面积5.19万亩,生产总量1.25万吨,同比增长6.8%。2009年高效农业面积达16.81万亩,新增4.36万亩,纯效益达3.33亿元,同比增长10.7%。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2009年全区新增收割机12台,大小秸杆还田机496台,水稻插秧机74台。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23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362台,小型拖拉机3924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7735台。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21万吨,比上年持平略减。农村用电量5.0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8.5万亩。年内造林面积1.26万亩,其中四旁植树48万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势趋缓。全区工业完成增加值89.62亿元,可比增长12.6%。定报工业企业增加到324家,完成产值36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1%。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52.2亿元,增长34.8%;重工业产值307.9亿元,增长21.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产值1.4亿元,下降72.4%;集体工业产值27.6亿元,增长36.6%;非公有制工业产值331.1亿元,增长26.9%,其中:民营工业产值213.57亿元,增长34.0%;股份制工业产值196.5亿元,增长28.6%;外商港澳台工业产值88.2亿元,增长5.2%。按企业类型分,18家大中型企业工业产值120.2亿元,增长6.1%。全年工业用电量1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保持增长。服装689.7万件,增长128.8%;皮鞋332.57万双,增长69.2%;化学纤维用浆粕6.92万吨,增长44.9%;滚动轴承15.65亿套,增长35.3%;日用玻璃制品1.72万吨,增长32.3%;水泥480.3万吨,增长32.2%;煤气生产量6055万立方,增长20.6%;发电量104.9亿千瓦时,增长15.4%。

企业效益平稳发展。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4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实现利税总额35.5亿元,比上年增长51.1%,其中利润总额20.1亿元,同比增长75.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5.86%;亏损企业亏损总额0.71亿元,比上年增长36.5%。两项资金占用达30.35亿元,比上年下降2.2%。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区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全区拥有建筑企业43家。全年建筑企业施工面积116.4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4.91万平方米,完成建筑业产值18.42亿元,比上年增长28.0%。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7.02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其中:500万元以上规模完成投资101.09亿元,增长33.3%,其中:工业性投入75.39亿元,增长40.6%;规模民营投资45.32亿元,增长6.5%;房地产开发投资11.24亿元,比上年增长43.0%。规模投资完成情况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第一产业1.68亿元,第二产业75.39亿元,第三产业24.01亿元。

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全区在建计划总投资5000万以上的投资项目56个,比上年增加19个,计划总投资106.54亿元,全年完成投资66.12亿元,竣工率达45.9%,其中在建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7个,与上年持平。

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24亿元,比上年增长43.0%。全年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119.7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9.7%,其中:住宅112.29万平方米,增长72.9%;商品房销售面积48.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1.4%,其中:住宅面积47.98万平方米,增长189.7%。

五、国内贸易与开放型经济

消费市场走势平稳。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4.89亿元,增长5.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41亿元,增长40.9%。年末,全区拥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和住宿业28家,比上年增加10家,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81亿元,比上年下降6.1%,占全区比重的13.0%。

对外贸易遭遇挫折。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同比下降。今年我区对外贸易遭遇困难和挫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实现连续多年的正增长后,进出口额首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2009年,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3.0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5.0%,其中:出口总额2.51亿美元,下降25.9%。

实到外资总量再创新高。在全区各有关部门、责任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全区实到外资完成情况再创历史新高,新批15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12个,实际利用外资1.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0%,完成全年合同外资2.4亿美元。

六、交通运输

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全年全区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城际铁路丹徒站规划建设有序推进,站房建设的主体工程基本结束。干线公路建设步伐加快。辛黄二线二期、黄泊公路建成通车,谷黄公路、辛黄公路二期即将竣工通车,经十二路实现全线贯通。到年底,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74.6公里,其中三级以上公路333.7公里。积极配合做好苏南运河“四该三”升级改造工作,投入8000万元启动实施了4.08公里先导段的施工;完成通济河疏浚、大运河驳岸维修和全区境内航道的扫床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