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丹徒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运输生产跃上新平台。运力结构和技术装备水平显着改善。全区营运机动车达到2143辆,其中营运客车410辆,营运货车1733辆,中高级客车比重达到52%,重型货车、集装箱车和厢式货车占营运货车比重达到61.68%。水上运力总规模达到138万载重吨。公路水路客货运输快速增长。完成公路客运量698万人次、货运量132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和6%。水路货运量138万吨,增长4%。港口吞吐量达到467吨,增长2%。 农村交通建设谱写新篇章。新建改造农村公路80公里,其中县乡道路12.5公里,村道67.5公里,改造危桥9座,新增受益行政村47个、受益人口3万人。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养运管体制改革,农村公路管养形势逐步好转。进一步巩固村村通客车工程,农村客货运输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继续培育和发展客运市场。投资320万元,按照四级客运站的标准新建了上党、上会、宝堰客运站,全区客运市场进一步发展。 七、财政 财政收支保持平稳运行。全区财政总收入24.84亿元,同比增长42.8%,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1%。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民生保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比重不断提高,安排“三农”、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财政转移支付明显增加。全年财政总支出17.66亿元,比上年增长65.7%,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9亿元,比上年增长34.5%。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多项科技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2009年,全区共新立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2项,争取上级科技经费2497万元,达区本级科技三项经费的6倍;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按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2项,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实现产值70亿元,同比增长48.6%;全年发明专利申请102件,专利授权486件,同比增长78%;全年共征集技术需求项目50项,签定产学研合作项目22项。 九项科技工作获得重大突破:一是国家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该项目也是2009年度镇江唯一一项国家级农业科技项目。二是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全区新创建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是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获得认定。四是丹徒辛丰镇通过江苏省创新专业镇。五是工业企业科技成果首次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六是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获得国家级金桥奖。七是农业科技成果数字化电影荣获2009年度华表奖优秀科教片奖。八是农业科技成果获2009年度镇江市“重大成果奖”。九是科技企业孵化器获得省级认定。 高质量通过教育现代化评估。全区教育系统,紧扣指标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创新举措,冲刺目标,出色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工作,区域教育现代化16项指标全部获得“A”级等第,在接受评估的26个县(市、区)中名列前五。 各类教育协调优质发展。全年共投入教育经费3.2亿元。年末,全区拥有幼儿园13所,在园生5047人,幼儿入园率96.0%;中小学33所,在校生27985人,九年义务制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6%以上。三山职业中学获省三星级普高评估验收。 彰显区域教育特色。加强珠心算实验研究,在全市珠心算选拔赛前十名中占有7席,在省级省级比赛中获团体第二名、个人第二和第五的好成绩,在第三届世界珠心算能力大赛中获团体二等奖;开展科技教育,召开全区科技创新表彰大会,组队参加省、市“金钥匙”科技竞赛,获省三等奖;推进读书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我爱我的祖国”读书活动,获全国一等奖1名,110人次获奖。三山中心校的《悠悠田歌育新苗》获全国中小学第六届校园电视节目金奖。 重视骨干教师培养。小学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分别达88.6%、71.9%和5.2%,教师学历提高率和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均超过省教育现代化标准。王晓滨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吴亚平被评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30多名教师受市级表彰。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体建设成效明显。区图书馆全年购新书1000余册,订阅报刊119种,办理借阅证500余个,服务时间由原来的每周37小时增加到每周52小时(双休日正常开放),各种社会培训、图书服务工作全面展开。全区83个行政村、6个社区建有农家书屋。 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在丹徒新城人民广场,举办了二场大型文艺晚会,观众人数达1万人,受到了好评;组织参加了镇江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举办了“红色经典,激情丹徒”国庆60周年歌咏大会和文艺汇演。全区共举办各种文艺演出100多场;放映电影1030余场,观众达18万余人次。 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新建了20个农民体育健身广场,举办了篮球、乒乓球、象棋等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塘北舞龙队,代表镇江市参加了江苏省舞龙舞狮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竞速舞龙第一名、规定动作第二名、自选动作第四名的成绩;区体校参加今年的省县级田径比赛,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还成功举办了全国无线电通信锦标赛。 卫生资源不断加强。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机构20个,卫生技术人员706人,医院床位数608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医生数分别达到0.23张和0.26人。2009年,全区医疗单位完成门急诊54.5万人次,同比上升26.6%;住院病人12061人次,同比上升44.7%;实际占用床日共计104119床日,同比上升32.9%;业务总收入1.2亿元,同比上升35.9%。 农民健康更有保障。2009年度,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为130元,农业人口参合率为99.8%,贫困人口参合率100%。全年共办理结报454634人次,补偿金额3268.87万元,补偿超过1万元的有190人,最高补偿金额为7.15万元。结合我区实际,修订出台了《丹徒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提高参合群众受益水平。 城乡社区看病更为方便。加快社区卫生机构达标建设,投入150余万元,完成了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工程和谷阳、黄墟2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1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达标建设任务,全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99.55%。 妇幼保健指标全面达标。以区妇保所、区人民医院专业技术骨干为主,成立了首届妇儿保协作组织,完成全区爱婴医院督查复评工作,规范妇女儿童系统管理操作程序,探索推进全区妇幼保健资源整合和妇幼保健所“创甲”工作。2009年,全区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4.12‰,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4.81‰,均达到科学发展评价规定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