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8-26 苏州市吴江市统计局

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451.75万美元。景区门票收入11753万元,比上年增长 30.7 %;旅行社营业收入10683万元,比上年增长65.6%。年末全市共有星级宾馆19家、旅行社20家。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53.44亿元,增长19.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 69.91亿元,增长18.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7.04亿元,增长18.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6.31亿元,增长25.6%。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8.0%;汽车类增长28.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5.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2.3%;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6.1%;日用品类增长14%。

2005年—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作调整

七、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92.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4% 其中出口 99.36亿美元,进口93.4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7 %和42.7%。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99.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1%。

全年累计新批外资项目155项,注册外资22.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0%;实际到帐外资10.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全市新批项目中,注册外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65个,合计注册外资17.04亿美元,占全部注册外资的75.5 %,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2个,合计注册外资9.78亿美元。

全年新签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金额2045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2.5%,完成营业额809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1.9%。新批境外企业13家。

八、金融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427.46亿元,比年初增加324.63亿元,增长29.4%;本外币贷款余额1095.15亿元,比年初增加193.81亿元,增长21.5%。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371.36亿元,比年初增加307.75亿元,增长28.9%,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5.56亿元,比年初增加74.11亿元,增长16.7%,人均储蓄额64574元,比上年提高9133元。年末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016.54亿元,比年初增加160.45亿元,增长18.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32.19亿元,比年初增加91.7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款464.70亿元,比年初增加112.86亿元。

年末全市共有保险机构31家,全年保费收入18.85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7.06亿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1.74亿元。各类赔付4.01亿元,比上年下降16.0%。

年末证券登记开户数5.5万户,全年实现证券交易额864.83亿元,比上年下降21.4%。

九、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额216.09亿元,其中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5.42亿元,市政建设25.01亿元,环保生态建设10.61亿元,社会事业建设7.89亿元。年末运营公共汽车532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5423.68万人次。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37平方米。

年度环境污染治理投资2.62亿元,安排污染治理项目130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9.9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96.7分,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59天。

十、科技和教育

全市批准立项的各类科技项目567项,其中国家级24项,省级50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累计63家。新认定的省高新技术产品131项,累计达549项。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81.23 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5.5%。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9469件,其中发明专利1676件,分别比上年增长33.8%和31.5%;专利授权量14698件,比上年下降7.3%,其中发明专利115件,增长 57.5%。

年末全市共有学校73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所,小学34所、普通中学36所、中等职业教育2所;全市在校中小学学生总数88708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为45025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为36860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为6823人。年末全市共有专任教师6772 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4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拥有文化馆1个,镇文化站9个。全年举办各类展览会(市博物馆)48次。组织文艺演出250次。拥有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54.7万册,借阅人次55万人次。拥有影剧院3家,席位2859张。有线电视入户率 98.9%。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均达到100%。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36个,其中医院7家、卫生院15家,全市各类卫生工作人员579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70人,注册护士1761人。拥有床位数4536张,其中医院3339张,卫生院1197张。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44.14万人。

全市举办迎新长跑赛、市级机关乒乓球赛、“奥林清华杯”足球赛、“工商杯”男子篮球联赛等10多项传统体育赛事和第四届“世纪公元杯”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竞赛成绩有:在第16届广州亚运会上,陆斌获得田径男子4×100米接力金牌。王权、赵晨获男子手球第七名。在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上,我市共获得金牌36枚,在省县组田径比赛中,我市取得金牌数第七名、总分第十名。全年向上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29名,向省输送14名。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99569人,比上年增加2329人, 其中男性人口395459人,女性人口404110人,男女性别100:102。全年出生7102人,出生率为5.47‰;死亡6087人,死亡率为7.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4‰。全市非农业人口327564人。年末全市登记外来暂住人口64.14万人。

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统计,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4603元,比上年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57元, 比上年增长12.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19445元和9430元,比上年增长6.3%和9.2%。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6.5平方米。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均为34.0%。城镇、农村居民百户家庭拥有电脑分别为102台和73台。

十三、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累计参保42.10万人,享受养老保险人数6.3万人。医疗保险累计参保48.3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1.8万人,农(土)保参保27.4万人。全面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人均增资144.9元。年末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1876人,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分别为1578人和10298人,全年累计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614万元。年末全市拥有各级民间职业介绍机构88家,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13家。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6.96万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98万人,安置城镇职工再就业1.4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