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阴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3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3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69.84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32.66亿元,增长15.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2%,比上年降低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0%,上升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4.8%,上升1.5个百分点。 年末我区就业人员47.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18.17人,增加1.64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15.32万人,增加1.65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14.21万人,减少1.4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比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9.8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9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8千公顷,增加280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1.87千公顷,增加1100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59.15万吨,比上年增加2.43万吨,增产4.28%。其中,夏粮产量24.44万吨,增产3.6%;秋粮产量34.71万吨,增产4.8%。全年油料产量1.87万吨,比上年增长11.6%。 全年肉类总产量58555吨,比上年增长7.2%。其中,猪肉产量46624吨,增长7.1%;牛肉产量2102吨,增长8.5%;羊肉产量615吨,增长2%。生猪年末存栏30.69万头,增长10%;生猪出栏76.79万头,增长22.95%。牛奶产量12120吨,增长15%;禽蛋产量22630吨,增长4.5%。 全年水产品产量19920吨,增长5.2%。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12840吨,增长5%;捕捞水产品产量7160吨,增长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54亿元,比上年增长32.5%。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8708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66%。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70.85亿元,实现增加值10.13亿元,比上年增长36.5%。本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44.50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79.50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705646万元,比上年增长26.9%。分城乡看,城镇投资419717万元,增长23.2%;农村投资78887万元,增长17.4%。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8726万元,比上年增长135.14%;第二产业投资308522万元,增长11%;第三产业投资102469万元,增长73.4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07042万元,比上年增长39.7%。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57619万元,增长29.07%。商品房竣工面积466903平方米,增长194.57%。商品房销售面积546055平方米,下降24.07%,其中商品住宅507978平方米,下降24.56%。商品房销售额110548万元,下降22.43%。 五、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7.5亿元,增长18.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6亿元,增长70.7%;其他行业零售额0.4亿元,增长1%。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下降0.7%,食品类增长17.8%,肉禽蛋类增长55%,服装类增长17.2%,汽车类增长5.4%,日用品类增长11.5%,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9.6%,通讯器材类下降26.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0%,中西药品类增长57.1%,化妆品类下降6.1%,五金电料下降29%。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7555万美元,比上年(同口径,下同)增长27.2%。其中,货物出口6252万美元,增长55.4%;货物进口1303万美元,下降68%。出口大于进口4949万美元,比上年增加2975万美元。 全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375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54.5%。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35万吨,比上年下降6%。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064万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120万元,增长24.0%;电信业务总量18944万元,增长2.3%。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23.5万户,减少0.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11.05万户,减少2.29万户。年末全区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4.55万户。互联网用户数17000户,比上年增加1177户。 全年全区国内旅游人数4000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亿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仍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财政预算内总收入135966万元,增收35284万元,增长35.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7007万元,增收23639万元,增长44.3%;各项税收收入55184万元,增收13791万元,增长33.3%。 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一般预算支出133405万元,增支25387万元,增长23.5%。全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146万元,增长33.4%;农林水事务支出万13439万元,增长4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828万元,增长15.6%;医疗卫生支出8350万元,教育支出37418万元,科学技术支出3384万元,分别增长27.2%、24.4%和239.4%;环境保护支出1413万元,下降7.8%。 年末金融机构币各项存款余额506600万元,增长33.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1700万元,增长10.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9046万元,增长20.1%。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0980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8927万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053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028万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1252万元;财产险业务赔款776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区普通中学招生17253人,在校生53044人,毕业生18238人。职业高中招生2003人,在校生7761人,毕业生3624人。普通小学招生8921人,在校生53990人,毕业生1182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4689人。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4366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全年受理专利申请419件,全年授予专利权50件,授予发明专利权31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6.4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128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52人,注册护士483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990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8‰,婴儿死亡率4‰,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