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常熟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常熟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强投入促转型、重民生促和谐”的主线,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步伐,优化社会发展环境,强化各项政策措施,全市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发展的协调性不断改善,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不断提升。 一、综 合 经济向好态势不断巩固。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3.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增速比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4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815.89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608.32亿元,增长13.8%。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19∶56.21∶41.60调整为2.02∶56.13∶41.85 。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位居“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第一名,荣获《福布斯》杂志“2010年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第二名。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2010年,全市新办私营企业3108家、注册资金116.0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53.7%。2010年末,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本达737.09亿元,比上年净增139.69亿元,增长23.4%,继续位居全省县(市)前列。民企发展量质并举。2010年全市新办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达373万元,比上年增加57万元,其中新办注册资本超千万元的私营企业241家,比上年增加100家。 各项改革持续深化。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结合政府机构改革调整、归并部门行政许可职能,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行政许可事项进驻率达9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设立碧溪新区,实行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碧溪新区区域一体化管理;梅李镇被确定为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企事业单位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完成镇水利站事企脱钩、企业改制,启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全面清理,城投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工作进展顺利。农村住宅置换商品房有序推进,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投资发展公司组建成立。全面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融合,做好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各项准备工作。 城乡建设全面推进。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成果通过论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大纲编制完成,各镇总体规划修编和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沪通铁路常熟站区域片区规划和对接沿江、通苏嘉城际铁路前期规划加紧编制。县南街、琴湖片区综合改造全面实施。江南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二期、青少年活动中心启动建设;完成48.8万平方米老住宅小区综合改造;编制完成农村住宅置换商品房三年专项规划,首期87万平方米的置换房小区开工建设。完善城市综合交通、镇村道路系统规划,沿江开发高等级公路常熟段、虞东公路、支何东线先导段、224省道常熟南段、海虞北路延伸段等工程竣工,三环路快速化改造先导段、支梅公路改建、董徐线改建、冶压线、福谢线改造以及羊辛线、车邓线等道路黑色化工程开工建设,新建、改扩建镇村公路70公里。农村客运站全部建成投用,新建城乡公交候车亭104个。开通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古里镇区域公交,3个公交枢纽站投入使用。500千伏常熟南变电站启动建设,220千伏董浜变增容、110千伏芦荡变等8个输变电工程投用。完成自来水农网改造80公里;延伸天然气管网222.5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1.25万户。海洋泾引排综合整治工程放水投用;省重点水利项目走马塘工程建设推进顺利;福山水道南岸边滩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启动。疏浚河道265万土方,农桥改造三年任务提前一年完成。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主要农产品供给总体平衡。2010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50.2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种植业实现产值24.78亿元,增长11.9%,牧业实现产值6.05亿元,增长2.4%,渔业实现产值12.51亿元,增长4.7%。粮食生产稳定,总产量达31.21万吨,比上年增长3%。油菜籽总产量为0.91万吨,比上年下降30.2%。养殖业有所下滑,全年生猪饲养量为40.89万头,比上年增长0.5%,其中出栏量22.93万头,比上年下降5.2%;全年家禽饲养量为295.1万羽,比上年下降1.5%,其中出栏量为231.7万羽,下降0.3%;水产品产量3.77万吨,比上年减少4.2%。 现代农业有效推进。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董浜万亩蔬菜基地节水灌溉远程监控系统正式投用,沙家浜渔业科技产业园形象初显。2010年,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4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1.3万亩,高效农业比重达77.7%,比上年提高22.7个百分点;新增规模经营土地流转面积11万亩。农业机械化能力持续提高,年末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69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2799部、水稻插秧机1249台、联合收割机610台,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达到33.68万千瓦。农业科研创新成果丰硕,水稻新品种“常优5号”通过国家级审定。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科技部命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得到加强,地产农产品抽检合格率100%。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数 量 比上年±% 粮 食 吨 312120 3.0 #水稻 吨 207296 0.2 小麦 吨 87435 12.3 棉 花 吨 1163 -15.5 油菜籽 吨 9059 -30.2 水 果 吨 14479 30.2 茶 叶 吨 45 -11.8 生猪出栏 万头 22.93 -5.2 家禽出栏 万羽 231.7 -0.3 肉 类 吨 20139 -5.5 #猪肉 吨 16052 -5.3 禽蛋 (不含鹌鹑蛋) 吨 3190 -7.8 水 产 品 吨 37723 -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产业结构加快优化。2010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652.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2883.27亿元,增长25.1%,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8.9%。 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增势强劲。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03.29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比重达27.9%,比上年提升6.6个百分点。2010年 ,全市规模以上新兴产业实现产值654.76亿元,比上年增长39.0%,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比重达22.7%。 外资企业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外资企业实现产值1254.97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增速列各经济类型之首,外资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3.5%,比上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