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尚志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1-08-23 哈尔滨市尚志市统计局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87807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66290万元,比上年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391666万元,比上年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429851万元,比上年增长8.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8%、39.7%和43.5%,其中工业贡献率为35.3%。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6:38.1:44.3调整为16.8:39.7:43.5。

一、农 业

2006年,我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352017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9%,其中农业产值193002万元,增长11.6%;林业产值38099万元,增长0.5%;畜牧业产值108081万元,增长7.4%;渔业产值7778万元,增长4.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058万元,增长5%。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973520亩,实现粮食总产698284吨,比上年增长9.9%。

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奶牛数量增长较快。奶牛存栏13782头,同比增长19%。

主要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2006年 同比增减(%)

粮食 698284吨 9.9

其中:大豆 115363吨 35.8

玉米 312412吨 19.9

水稻 249525吨 -5.3

奶牛饲养量 13782头 19

生猪饲养量 149185头 -13.4

全市共有162个行政村,通水泥(沥青)公路的有58个,通有线电视的有162个。农村居民370312人,农村劳动力159000人。2006年转移农村劳动力75000人。农村自来水入户普及率为6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2%。

二、工 业

工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2006年,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1224039万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23889万元,比上年增长45.6%.

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48328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15345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户,实现利税总额23291万元,比上年增长59.5%,全市工业利润总额实现75824万元,比上年增长17.1%。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06年,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6亿元,增长30.1%。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93734万元,同比增长14.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4008万元,同比增长135.3%;其他投资完成58962万元,同比增长11.9%。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2006年共完成货运周转量304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7%。完成旅客运输总量907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4.4%。

到2006年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219357户,同比上升了3.2%,其中城镇电话用户119797户,上升9.4%;乡村电话用户98960户,下降3.5%;移动电话拥有户120000,上升14.3%;互联网用户11548户,增长12.4%。

五、商业

市场活跃,稳中见旺,供需平衡,市场销售不断增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952万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销售额22807万元,下降15.1%;非国有经济销售额279145万元,同比增长了8.6%。其中个体经济销售额251319,同比增长13.5%。

六、财政、金融

全市积极开拓税源,狠抓增收节支,财政收入又有新突破。全市财政总收入33843万元, 比上年增长8.4%,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为16585万元,比上年增长3.2%,财政总支出54395万元,比上年增长25.8%。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9728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5636万元,比上年增长8%;各项贷款余额199624万元,比上年下降5.4%。

七、教育、卫生、文化、旅游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市中小学207所,其中,中学46所,小学159所。2006年共2768人参加高考。高中在校生12269人。初中在校生26123人,下降7.3%。小学在校生37436人,减少5.4%。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明显提高。2006年末医院、卫生院等各种卫生机构为27个,拥有病床1098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达1212人。

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有线电视用户67000户,同比增长3.1%;有线电视覆盖率90%,同比增长3%。

旅游事业迅速发展。全年旅游总收入为1.73亿元,同比增长13.3%。

八、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6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10681人,其中:农业人口370312人,非农业人口475941人。当年死亡人口2276人,同比下降32.4%;当年出生人口4693人,同比下降4%。

全市在岗职工37350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124元,同比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4557元,比去年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200元,比去年增长8.0%。

注:1、本公报中的年度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各行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其分组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户籍总人口为县公安局数据,常住人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市计生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