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甘井子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3)

2011-08-21 大连市甘井子区统计局

2009年,我区文化体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2009年为民办实事和重点工作目标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健身需求。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体设施,设立20个文化扶助工程示范点”。根据国家文化部和省文化厅关于社区文化建设规范,制定了甘井子区文化扶助工程示范点建设标准并下发14个街道,各街道按照标准,结合本街道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申报,全区共申报55个社区参加文化扶助工程示范点评选。图书馆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主体工程已经竣工,明年正式投入使用。完成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任务。全区已建农家书屋21个,投入建设资金42万元,配备图书41,372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业务管理,已完成所建农家书屋各项工作。二是完成图书分馆建设任务。新建3个图书分馆,全区共建图书分馆26个。完成图书流动站建设任务。新建4个图书流动站,全区共建有图书流动站76个。对双砣子遗址等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置保护围挡;设立文物保护标识,对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更好地保护。在全区各街道安装10套室内体育健身器材、11套室外健身路径,为开展室内体育健身提供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区图书馆开通了“数字资源平台”,为读者免费提供2万多种电子图书。举办了2009年新市民专场文艺演出、新市民秧歌展演活动和“春之鼓舞”广场文化展演活动。区图书馆顺利通过了国家文化部第四次全国一级公共图书馆评估。组织我区青少年运动员参加大连市第11届运动会青少年组所有十一个项目的比赛,并承办了举重、排球两项赛事,共取得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三个第一的好成绩。参加第23届大连国际马拉松比赛,我区获得男子马拉松全程接力第一名和第三名,半程个人第三名的好成绩。举办了“绿茵工程”建设暨2009年甘井子区“区长杯”校园足球赛启动仪式。2009年共向上级输送运动员26名。文化市场受理和审批均在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办理,同时针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文化市场审批人员主动到文化业户家中进行现场办公和上门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全面加强我区文化市场“扫黄打非”工作。文化市场稽查主要以网吧、音像、娱乐业的监管为重点。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问题得到遏制,今年以来,累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10,062家(次),检查地摊游商104处,参加执法人员23,957人(次),出动执法车辆4,314台(次)。查处各类案件41件(一般程序),收缴非法音像制品42,867张。受理举报案件59件,均一一查处落实并将查处结果及时反馈。

教育 民政 卫生

2009年,甘井子区教育局紧紧围绕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圆满完成了年初各项工作计划,实现了全区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学用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以人为本,干部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注重实效,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养成教育进一步深入开展。全区小学继续以“广树小榜样”为载体,注重实效,对学生进行养成性教育。通过召开推进“广树小榜样”德育工作现场会,推广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具体做法。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拓宽中小学校德育主任工作思路,推动德育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提高学校领导指导教学的能力。召开两次全区初中教学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结合教学成绩分析对校长进行业务培训。狠抓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益。以教育科研为手段,提升教学行为有效性,通过开展对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练习、批改辅导等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性研究,推广有效经验,提升全区有效教学的开展;通过在部分小学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在初中开展课型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效益,使全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健康第一,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突出重点,学校特色建设稳步推进。加大投入,办学条件得到持续改善。中小学校舍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全年累计投资1.83亿元,圆满完成新建和改扩建8所学校(建筑面积达77425平方米)的校舍建设任务,其中,区实验小学已于9月1日投入使用,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关注民生,各项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落实城市义务教育阶段77744名学生免收杂费所需资金1490万元;为全区4675名困难家庭学生提供“一免一补”资金44.6万元;落实农村“两免”政策资金101万元;为全区295名高中学生提供助学金29.5万元;为49名高中生提供寒窗基金4.9万元。投入专项经费68.3万元,为全区8万名中小学生实行了免费体检。实施中小学生健康饮水工程。重心前移,学前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设立了学前教育专项经费20万元,为全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巩固成果,社区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实施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战略,进一步巩固了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成果。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顺利开展。针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严峻形势,启动了区教育局流行性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成立了12个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督查小组,对学校防控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开发了疫情上报软件,快速掌握基本情况,严防死守,坚决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甲型流感防控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09年,我区民政工作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牵动力,紧紧把握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大局,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要求,狠抓各项民政工作任务的落实,推动了民政工作的创新发展和领先发展,实现了民政工作的新跨越。率先在全市实施了城市低保集体听证审批制度。使城市低保管理更加规范,过程更加透明,审批更加公开民主,结果更加公平公正,达到了应保尽保,促进了稳定和谐。创建了区社区工作者联谊会。搭建了社区干部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提供了社区干部展示才能的舞台,促进了社区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受到社区干部欢迎,工作成效显着。创办了《甘井子社区》期刊。推行了养老福利机构标准化建设。与上海浦东新区养老促进会共同研究出台了专业性较强的《甘井子区养老机构标准化管理手册》,并正式在全区养老机构推广使用,推动了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区级养老服务专网—中华养老服务网。已有73家养老福利机构正式入网,通过网站可以查询这73家养老福利机构的所有资料和服务内容。完成了区政府2009年15件为民办实事之一的20个“幸福老年之家”建设。围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主线、形成了区、街、村(社区)三级救助保障网络,实施医疗、教育、住房、法律等四个专项救助政策,建立了低保听证审批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和结对帮扶、经常性捐助和临时救济五项制度、搭建了社会救助、公共服务、爱心服务、慈善组织和义工队伍五个工作平台的社会救助工作格局。2009年慈爱月募集善款700余万元。在社区建设方面完善形成了“三项建设、两大活动、一个主题”的工作格局,养老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社会爱心助老为方向”的工作格局,双拥优抚工作建立了“领导高度重视的工作机制、军民通力合作的共建机制、军地及时沟通的协调机制、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机制”,形成了“多样化的拥军项目成果体系、社会化的拥军优抚参与体系、规范化的优抚管理体系、常规化的全民国防教育体系、惠民化的拥政爱民载体体系”的工作格局。在保障民生方面,落实“三个群体”的保障政策。对困难群体,要进一步加大救助的力度。科学确定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采取措施,对低保边缘群体实施有效救助。在落实民权方面,继续推进城乡民主政治建设。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民间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区划地名服务扎实有效。殡葬管理有序、安全、稳定。成功应对了第二个清明节祭祀高峰,出动安全疏导人员和法规政策宣传人员1300余人,发放宣传单10万余份。服务基层和群众的水平和基层对民政民生工作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