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闸北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新建各类绿地9.91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22.55%提高到22.92%。 四、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持重点创新基地建设。全年共获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0项。上海云计算产业基地成功落户闸北,阿里巴巴、腾讯等国内外知名互联网应用商相继成为云计算产业基础设施平台客户。全区科技型企业已经超过35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获上海市认定的软件企业达到63家,累计拥有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及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28家。 教育:教育事业继续保持领先,全年区级财政用于教育事业费的支出为11.09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在校学生生均经费进一步提高,高中为25381元,初中为26781元,小学为21243元。 至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及教育事业单位141所,其中中学3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34所,幼儿园所54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专任教师519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7.3%,本科学历占74.7%,中学高级职称占11.1%。在校学生65374人,其中高中学生8641人,初中学生17833人,小学生20449人,幼儿园13885人。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开展“关注整体,减负增效”等深化教学研究系列活动,教育科研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加强领军人才培养,干部师资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全年投入4500万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18个“校安工程”校舍加固任务全部完成。彭浦十期C块配套幼儿园开工建设。 文化体育:文化体育活动日趋丰富。举办近百场世博文艺演出,开展“世博进社区·文化领新风”露天电影巡映活动。海上文化中心顺利竣工。完成宋园茶艺馆、集美广告服务部、新艺评弹团三家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新建2个社区公共运动场和3个社区健身点,更新21个社区健身苑点器材。开展全国第三次国民体质测试工作。成功举办区第九届运动会。参加第十四届市运会获得“最快进步奖”。闸北输送的运动员参加第十六届亚运会获得4枚金牌。 卫生: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落实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以区中心医院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基地,完成招生等各项工作。继续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区域卫生信息化水平。完成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市北医院改扩建工程完工。 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5岁,婴儿死亡率3.68‰,孕产妇死亡率为21.64/10万。全区各医疗机构完成门急珍913.2万人次,其中区属医疗机构557.9万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量占区属医疗机构的53.9%。 至年末,区域内共有医疗机构41个,其中: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6家;医疗机构实有床位4928张,床位使用率100.31%;卫生技术人员5453人,其中执业医生1945人,注册护士2377人。 五、人民生活 人口:至年末,全区户籍人口为69.21万人。户籍人口出生4775人,出生率为6.90‰,户籍人口死亡5753人,死亡率为8.3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1‰。 劳动就业:促进就业工作切实开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区新增就业岗位25254个;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986人,其中女性6286人;扶持成功创业662人,困难边缘群体就业3108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职工工资:区属单位职工工资稳步上升,2010年区属单位职工平均工资达到38952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53272元,比上年增长10.5%。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内全区城镇参保职工24.6万人,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退休职工有32.9万人。 社会保障: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继续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全区新增廉租住房受益家庭745户;319街坊等5个动迁配套商品房基地加快建设,其中340街坊新悦坊已竣工交付,彭浦十期C块二期1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完成土地招标。旧住房综合改造有序推进,全年完成改造53万平方米。 帮困救助工作全面推进。完善百户特困家庭个案帮扶计划,实施“世博关爱行动”。累计低保救助30.58万人次,金额8260.90万元;医疗救助5391人次,金额562.75万元;临时救助2.93万人次,金额795.74万元;举办“慈善帮困联合捐”活动,筹集善款1000余万元,捐款数额为历年之最。为老服务工作步伐加快,新增5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和10个老年活动室。 说明: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根据国家统计制度“下算一级,季度公布”的规定,由市统计局反馈数据,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全区域口径。 4、全区常住人口数等人口数据由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