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闸北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闸北区统计局 二○一一年二月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以及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和任务。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区域经济总体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4.65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8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比上年增长7.2%。 全年实现区增加值114.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4.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全年财政收入112.3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区级财政收入达到46.30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营业税15.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8%;企业所得税6.33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增值税3.96亿元,比上年增长6.7%;个人所得税4.17亿元,比上年增长24.0%。 全年财政支出69.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产业结构:发展转型取得重要进展。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我区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服务经济快速发展,服务业实现区级税收34.41亿元,占区级财政收入比重为74.3%; 四大重点产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全年完成区级税收37.61亿元,占区级财政收入比重为81.2% 产业园区建设成绩显着。面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完成苏河湾地区城市设计,1街坊、41、42街坊等地块成功出让,中粮大悦城正式营业。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获批建设,集聚各类人才企业和培训机构47家;恒汇国际大厦、万豪万怡酒店等新建载体陆续投入使用。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汇众地块土地储备达成协议,数据港大厦地上建筑进入施工阶段,园区2010年实现区级税收4.80亿元,同比增幅为50.2%。 街镇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街道镇经济全年实现区级税收10.15亿元,同比增长27.9%,占区级财政收入比重为21.9%。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0.43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12.74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2.7%;房地产开发投资87.68亿元,占投资总额的87.3%。 商贸业:商业布局和经营业态不断调整,消费持续平稳增长。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大宁国际商业广场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5.37亿元,比上年增长9.8%。 房地产业:全年实现行业区级税收9.35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全年存量房交易8523套,面积58.95万平方米,成交金额92亿元;商品房预售3337套,面积30.50万平方米,成交金额63.15亿元;商品房现售1766套,面积23.58万平方米,成交金额39.27亿元。 工业:工业生产恢复性增长。全年区域内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5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工业产销率达99.61%。全年区属工业完成总产值9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制造业实现区级税收3.4亿元,比上年增长8.5%。 二、改革开放 国资国企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北方集团成功重组ST雅砻,成为我区首家国有上市公司;市北高新集团以市北开创为平台,积极注入优质资产,为成功借壳上市打好基础。加快国资国企“走出去”的步伐,北方集团启动泉州东海滩涂开发项目;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项目已正式启动。 外贸进出口:外贸进出口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外贸出口4.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4%,外贸出口中一般贸易累计出口4.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1%;“三资”企业出口1.71亿美元,占全区出口额的38.3%,自营出口1.96亿美元,占全区出口额的43.9%;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39.9%,纺织品出口占22.1%。 投资促进:“引大引强”成效显着。全年引进内资102.27亿元,同比增长55.5%,引进内资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37个,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项目18个;引进合同外资5.03亿美元。引资领域不断拓宽,引进上海新湖期货有限公司、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等知名企业。全区企业地区总部已达9家。 加快发展私营和个体经济。年末,私营企业户数达13644户,比上年增长9.7%,全区私营企业注册资金达307.79亿元,比上年增长29.6%,从业人员93838人,上交区级税收80343万元,对区财政的贡献率达17.4%。年末,个体工商户17358户,从业人员18740人,注册资金1.68亿元。 三、城区建设与环境保护 旧区改造:继续大力推进旧区改造。全面推广桥东二期新政试点经验,规范动迁管理;设立2亿元拆迁配套房源储备专项资金;落实市属大基地配套商品房8866套。聚焦苏河湾地区重点动迁项目,2、3、4街坊旧改土地储备进展有序。顺利完成336街坊5号地块、平型关路道路辟通工程、宝山路拓宽等7个动迁基地收尾工作。全区累计动迁居民5037户,旧区旧住房拆除面积17.74万平方米,其中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拆除9.46万平方米。 商品房新开工基地加快建设。全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96.8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55.25万平方米,办公用房27.88万平方米,商业用房10.01万平方米,厂房3.69万平方米。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68.6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36.44万平方米,办公用房16.67万平方米,商业用房7.53万平方米,厂房8.05万平方米。 城区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有效推进,鸿兴路道路工程、绿洲雅宾利二期等项目已竣工;市政设施加快建设,完成河南北路、广中西路等一批道路改扩建工程。福建北泵站建设达到形象节点进度,中兴路电站正在抓紧施工。铁路上海站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中环沪太路综合交通枢纽、中环共和新路综合交通枢纽相继竣工交付使用。 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作有力推进,“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0%的目标有望完成,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低于控制目标。实施了走马塘、彭越浦局部防汛墙改造及西泗塘河道疏浚工程。 市容环境进一步改善。全面完成世博运行保障工作,市容环境重点由整治建设向常态长效管理转变。开展对乱设摊、乱停车、乱招贴以及区际交界处市容顽症的综合整治和跨门营业专项整治,城区市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完成了八街一镇市容环境责任区达标创建,临汾路街道成功创建市容环境综合管理示范街道。完成楼宇景观照明建设35栋,景观照明道路4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