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南明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27 贵阳市南明区统计局

2010年,全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6.2亿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6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共引进项目429个,其中工业项目4个,三产项目423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引进的大项目主要有:贵阳市南明区诺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天地吉祥实业有限公司、贵州省浙商黔江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

五、国内贸易及第三产业

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贵阳客流园区枢纽总站(鸿通商贸城)于12月底开业,预计年销售额将达10亿元;东方金属材料交易中心、谷丰粮油批发市场、五里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基本达到电子商务企业标准;已建成兴办个体便利店、红华连锁81、82分店,金豆连锁超市、森林便利店、百汇超市朝阳洞店、天虹个体超市、多乐多便利店、贵城便利店、嘉缓便利店等10个社区便民连锁超市。在“贵阳暑季欢乐美食节”活动中,我区金芦笙小镇的小米喂辽参、贵阳侗家食府的夜郎狮子头、陈友亮尖辣鸡被评为“十佳”新品黔菜。引进知名餐饮企业“喜多漫·食界”入驻我区。以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为重点的创卫工作成绩明显。瑞花巷马路市场289户经营户于6月5日分别迁入家锦鑫苑农贸市场和大理石路农贸市场。大庆路马路市场已迁入绿苑小区室内农贸市场。新路口马路市场已于6月19日迁入“城市方舟”,同时拆除大棚、摊位,并进行了道路维修和街景整治。28个升级改造农贸市场共投入资金4400余万元。由于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对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解决了传统菜场的设施简陋、管理滞后、卫生脏乱差的现象,提升了城市形象。

全区第三产业持续繁荣,批零、餐饮、旅游、房地产、服务等行业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3.9%的增长,对GDP的贡献率达73.32%,拉动GDP增长10.59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较为快速的发展态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61亿元,比上年增长达20.50%,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4.78亿元)的32.92%,占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77亿元)的35.17%。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24.27亿元,比上年增长22.84%;住宿和餐饮业完成3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4%。全区140家限额以上企业实现购销两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完成零售额90.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7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49%;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完成零售额6.14亿元,比上年增长9.4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

“十一五”期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566.94亿元,年均增长19.86%。

六、财政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22.79亿元,比上年增

长22.0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79亿元,比上年增长19.47%。

一般预算支出1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4%。其中农业、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20.02%、21.21%和31.88%。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依托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两大载体,切实提高科技工作服务经济的能力。2010年,区财政投入2820万元,共完成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6项,其中11项信息化科技计划项目;3项中药现代化计划项目;2项工业科技计划项目。该16个项目的实施推动了我区企业技术进步与质量升级,扩大了企业生产能力,提高了产品质量。

2010年,全面落实“学有所教”行动计划所列各项目标。建11所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5所中小学多媒体教室,9套移动多媒体设备。实现了永乐乡、小碧乡各中小学(含村小)计算机网络教室配备率达100%。不断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坚持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免试”的入学原则;续建前进、摆郎、九洲等3所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化管理,18所区属中学组建成7个学区,54所小学组建成了17个学区。重点突破我区热点学校学区改革实验,甲秀小学、达德小学、尚义小学、南明小学等分别与新华小学等学校组建成了学区,学区管理实行“五统一”,以着力解决“择校”借读问题。落实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和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服务期制度。

2010年全区各类中小学147所(其中普通中学64所),在校学

生10.09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230.80%。全年教育支出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7%。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集中行动与日常检查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积极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建立联动机制,狠抓安全生产,推动“三创一办”;加强文化市场法规宣传,抓好普法工作。

在群众文化工作方面,搞好节日庆典,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组织文艺节目参加在人民广场举办的2010年南明区“黔茶飘香品茗健康”开幕式;开展了我区“我爱社区我的家‘左邻右里’文明欢乐社区行”文化活动南明区启动仪式文艺演出。积极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物普查工作;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实现了村村有农家书屋的要求,达到了不断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素质的目的。

在体育工作方面,积极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体育类指标的统计;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加强游泳场所管理,进一步规范游泳场所经营;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维修;开展好羽毛球、网球协会工作。

在广播电影电视工作方面,健全安全播出指挥体系,确保安全播出;扎实抓好“户户通”、“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大胆创新,完成电影放映任务;加强培训,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对非法卫星接收器的查处。

在卫生事业方面,加强卫生应急工作。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及时调整、补充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组和应急救援队伍;巩固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疾控机构的综合能力;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辖区公共场所1515户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全年户均监督次数≥3次以上;加强了食品、职业、传染病防治、饮用水和学校卫生监督。积极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加强急救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医疗救治人员的培训和演练,做好有关突发事件的伤病救治工作。我区医疗机构均严格接受市120急救中心的统一调度和指挥;积极配合抓好中西部地区儿童先天性残疾和白内障复明项目的实施工作;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目前,我区辖4个乡,29个行政村53668人中,有53239人参加了2010年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2%。定期对集体托幼儿园所进行卫生保健指导,入园儿童健康体检率达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