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简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年各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576万元,增长15.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47190万元,增长11.8%。税收收入20531万元,增长29.1%。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3610万元,增长44.5%。 存贷款规模扩大,金融运行稳健。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00149万元,比年初增加333079万元,增长31.2%。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融资余额502673万元,比年初增加125700万元,增长33.3%。其中,贷款余额456467万元,比年初增长26.2%。 保险事业快速增长。全市各大保险机构保费收入41856万元,比上年增长91.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958万元,增长9.6%,人寿险保费收入34898万元,增长124.2%。全年保险赔付额8159万元,增长51.5%,其中财产保险赔款3667万元,下降4.5%,人寿保险赔款及给付额4492万元,增长190.9%。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8年,“两免一补”政策继续得到落实,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全市共有各类学校(不含技工校)及幼儿园593所,在校(园)学生200140人,专任教师903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市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普通高校上线(一专以上)4716,比上年增加663人,其中,本科上线人数3350人,被各类高校录取人数(包括二专录取人数)5938人,比上年增加630人。 科技事业全面发展。大力组织实施重点科技项目,全市实施各类科技重点项目3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7项;新建项目22项,续建项目15项,鉴定省级科技成果1项,申报专利83项,争取国家、省级科技项目资金735万元。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年末高新技术企业已达9户。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打造一批科技型企业,年末全市科技民营企业28户,产值达15亿元。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文化馆新馆主体工程已完工,4100平方米馆舍已进入装修阶段,艺校改扩建进程正在有序推进。农村文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建成农村书社(书屋)40个,配送图书4万余册,建成文化示范村10个,组建了23个农村电影放映队,放映公益电影9552场。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发表文艺创作作品1200余件,其中国家级40件,省级480件,地市级768件,在资阳级以上获得多个奖项。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开展了元旦、春节文艺晚会、“七一”、“八一”、“廉政汇演”、“5.12”赈灾义演、第二届“亲水”文化节和庆奥运“雄州欢歌”大型广场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中国·简阳第五届羊肉美食文化节”系列文体活动。文物保护管理加强。完成了97处不可移动文物的田野调查,新增馆藏珍贵文物34件,抢救性清理明代石室墓1座,出土文物16件。 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700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视,250个行政村通广播。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6.3万户,比上年增加1.15万户,电视覆盖率、广播覆盖率均达10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样,竞技体育取得新的进步。在城区滨江公园和人民公园投资80万元、配备健身路径2条,建篮球场1个,选择了平泉镇杨家寺村等28个村作为今年的农民健身工程示范点。举办了“川空杯”和“阳安建材杯”篮球比赛;开展简阳市“香港城杯”城市“生.命”运动会;第二届“亲水节”门球比赛、钓鱼比赛;组队参加了资阳市党政军机关篮球比赛和领导干部运动会项。全年开展群众性体育比赛46次,参加人员达30000余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100%。竞技体育取得喜人成绩。在四川省赛艇、皮划艇锦标赛中,市水上运动学校获得1银、4铜。在四川省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中,市业余体校组队参加并获8金、11银、9铜的骄人成绩,被评为体育道德风尚运动队。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顺利推进,2008年参合农民达1139970人,参合率93.38%。农村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扎实开展“两化”建设,年末全市共有村卫生室858个,乡村医生1054人,已有658个村卫生室通过验收。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成效显着,城西、城中、城南、城北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覆盖城市居民17.8万人,建档16.8万人,建档率94.6%。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79个,病床床位3048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298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93人,注册护士769人。年末个体诊所171个。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全市以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目标,以城市道路建设为重点,配套推进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全市共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4.4亿元,新改扩建城市道路面积17万平方米,城区面积扩大到18.9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80.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2008年我市完成城区绿地(园林)119000平方米,总投资2700万元。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污染源普查和污染源限期治理全面完成。城市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空气环境质量全年达标天数达96.5%,稳定在二级标准;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III类水质标准;城市声环境总体较好,城市噪声为54.1分贝;建立了2个饮用水源系统,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农村环保工作加快推进,创建完成了80个生态家园、5个生态村(其中2个省级生态文明村)、20个生态小区、1个省级绿色社区和1个绿色学校,贾家镇被省环保局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十一、人口与就业 人口规模扩大,自然增长率下降。据市公安局户籍统计,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1451298人,比上年增加20191人,其中,农业人口1230849人,占总人口的84.8%,非农业人口220449人,占总人口的15.2%,其中,简城镇非农业人口114771人。全年出生人口17486人,出生率12.18‰,比上年下降0.4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0123人,死亡率7.05‰,上升0.77个千分点,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3‰,下降1.25个千分点。全市城市化率达到32.7%,比上年提高两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