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简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25 资阳市简阳市统计局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先”目标和“经济融入成都、发展率先资阳、成果惠及百姓、共建和谐简阳”的工作主题,扎实做好“三篇文章”,加快建设“三极一基地”,突破性推动区域合作,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全市经济稳步增长,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

一、综合

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GDP,现价)突破140亿元大关,完成1456062万元,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增速比上一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0629万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718648万元,增长22.6%;第三产业增加值366785万元,增长12.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73.3%、22.0%,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7、11.1、3.4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市工业提速扩量成效显着,工业化程度继续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5.4%,比上一年提高2.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0.9%,比上一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4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构成由去年的26.3:47.1:26.6调整为25.4:49.4:25.2。

民营经济发展强劲。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818090万元,增长18.9%,比GDP增速快3.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6.2%,比去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3%,比上年同期高出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61876万元,增长1.7%,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467354万元,增长26.7%,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88860万元,增长13.4%。全市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422833万元,增长28.3%。

二、农业

2008年,全市粮油产量稳定增长,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经济平稳运行。全市完成农林牧渔现价总产值677713万元,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193351万元,增长4.4%,林业产值8378万元,增长4.8%,牧业产值421909万元,增长2.7%,渔业产值46221万元,增长5.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854万元,增长6.0%。

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21345公顷,比上年增加2006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72069公顷,增加1337公顷,油料作物24687公顷,增加2134公顷,蔬菜、瓜果16787公顷,增加965公顷。其中,优质水稻21280公顷,增加2693公顷,优质小麦20940公顷,增加6195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14.5%、42.0%。

粮油稳定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659720吨,比上年增加21334吨,增长3.3%,其中小麦161503吨,增加5883吨,增长3.8%,水稻167180吨,增加14178吨,增长9.3%,玉米209522吨,增加11455吨,增长5.8%。油料产量52489吨,增加6613吨,增长14.4%,其中,油菜籽产量47072吨,增加6471吨。棉花产量1200吨,与上年持平。蔬菜产量301440吨,增加9681吨,增长3.3%。水果总产量84995吨,增加12201吨,增长16.8%。

养殖业平稳发展。全年生猪出栏1750456头,比上年增长4.8%;山羊出栏1230535头,增长3.3%;家禽出栏12021836只,增长1.6%;兔出栏2781924只,下降6.6%。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82806吨,比上年增长3.9%,其中猪肉产量135140吨,增长4.7%;羊肉产量19633吨,增长2.7%。水产品产量41100吨,增长5.9%。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113公顷,其中天保人工植林447公顷,荒山造林67公顷。天然林保护成果继续巩固,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1553公顷,实有森林管护面积4283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3.8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当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资金7307万元,投入劳动积累工1332万个。当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58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0.51万亩,新增保证灌溉面积0.56万亩,当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5平方公里。年末实有有效灌溉面积101.68万亩,保证灌溉面积92.29万亩,旱涝保收面积86.57万亩。全市自来水受益村210个,比上年增加10个,通汽车村760个,增加30个,通电话村796个。年末耕地面积87109公顷,比上年减少224公顷;农村用电量15676万千瓦时,增长3.0%。

劳务经济稳中有升。2008年,全市输出和转移农村劳动力47.21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74%,比上年增长1.4%。实现劳务收入26.3亿元,增长16.6%。劳动技能培训12.5万人,获证人数2.12万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2120元,增加286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8年,受金融危机及特大地震灾害双重因素的影响,工业增速虽然明显放缓,但效益大幅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02065万元,比上年增长30.4%,增速比上年回落5.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利税总额均成倍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多,总量实现新突破。2008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3户,比上年末增加26户。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大关,达到2034837万元,其中,亿元企业66户,比上年末增加28户,空分集团年产值首次超过20亿元,实现20.17亿元。

五大支柱产业继续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2008年,全市机械制造、橡胶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和药业药械制造五大行业完成总产值1630419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0.1%,五大支柱产业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7%。

工业园区集聚效应凸现。2008年末,十里坝工业园、贾家工业园、石桥工业园三大园区规模工业企业达到65户,实现产值936328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6.0%。三大园区分别实现产值564835万元、202056万元、169437万元。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2008年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235.14,比上年同期提高54.39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59428万元,增长48.07%;实现利润总额100229万元,增长144.19%;实现利税总额172558万元,增长1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