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青川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政通信业稳定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发放绿卡1.1万张,出口包裹8887件,函件业务量达13.2万件,订销报纸累计份数247万份。信息传输业务收入9787万元,比上年增长98.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3846户,减少861户。移动电话用户数14.2万户,与上年持平,其中天翼手机用户11789户。互联网用户数达到6516户,比上年增加4416户。 七、财政、金融、保险 灾后重建支撑税收巨幅增长。地方财政总收入实现24788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实现393488万元。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14154万元,同口径比增长142.4%。全年国税收入5001万元,增长98%;地税收入17749万元,增长138.2%。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665570万元,比年初增加101813万元,增长18.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29203万元,增长5.3%。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92590万元,比年初增加34584万元,增长21.9%,其中短期贷款26857万元,下降46.6%;中长期贷款165733万元,增长53.9%。短期贷款中个人贷款15291万元,增长130.0%;单位贷款11566万元,下降73.5%。中长期贷款中经营贷款28292万元,增长107.5%;固定资产贷款16000万元,增长3.2%。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县有商业保险机构4个,全年各类保费收入4388万元,增长113.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13万元,增加21.7%;人身险保费收入2075万元,增长12.1倍。财产险赔付金额1053万元,增长48.5%;人身险赔款和给付金额285万元,增长2.4倍。 八、教育、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8所,共有教职工人数3327人,其中专任教师2928人。在校学生31091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600人,职高在校学生数1405人,初中在校学生10211人,小学在校学生13188人。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2687人。全年普通中学共输送本、专科生711人。 科普工作稳步推进。全年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5个,培训科技明白人1.2万人次,培育科技大户300户。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敬酒歌”、“月儿落西下”等民歌广为流传。举办“‘美好新家园’纪念‘5.12’两周年”大型文艺晚会,配合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栏目举办“浙江援建篇”大型歌会,社会效果极好。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10余场。年末全县共有文化场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展览馆1个,影剧院1个,乡镇文化站36个。 对外对内宣传加强。全年编播电视《青川新闻》254期,编播出电视专栏节目24期,制作专题片13个,播出广播专栏节目141期,两台共播出新闻2302条。被广元市、四川省、浙江省、央视播出新闻340条、70条、25条、20条。全年放映公益电影3216场。县乡广播电视光缆传输干线工程建设及修复加快推进,新增有线电视用户3500户,开通数字电视用户2000户。 卫生事业明显进步。全县新购置医疗卫生设备1373台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工程不断推进。积极创建中医药先进县,1人当选“四川省名中医”。加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职业病的预防控制,全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525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扎实推进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乙肝疫苗免费接种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定点医疗机构55家,参合对象201323人,参合率达97.17%。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孕妇住院分娩1996人,住院分娩率96.57%。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继续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组织参加各类竞技体育。在广元市女儿节风舟赛中夺得第五名的好成绩,在全省残运会上,分别获得了轮椅网球金牌和游泳铜牌。年末全县共有体育馆1个,健身路径40个,篮球场40个,室内健身室正在建设中。 十、人口与计划生育 人口与计生工作稳步推进。全县年末户籍总人口为244055人,比上年减少2662人。其中,女性117506人,占总人口的48.1%;男性126549人,占总人口的51.9%。农业人口201698人,占总人口的82.6%;非农业人口42357人,占总人口的17.4%。人口出生率6.1‰,死亡率2.19‰,自然增长率为3.91‰,计划生育率96.6%。 十一、人民生活、就业、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3871元,比上年增加507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00元,比上年增加86元。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洗衣机79.3台,比上年增加0.3台;电视机94台,比上年增加1台。恩格尔系数为0.38,比上年提高0.08个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11723元,比去年增加1506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026元,比上年增加1282元。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计算机10台、电视机101.3台、洗衣机91.3台、冰箱45台、照相机1.3部、摩托车8.8辆。 就业形势良好。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376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171人,“4050”对象再就业308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4.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56人。 社会保障功能进一步加强。全年累计征缴各类基金9799万元,发放社会保险待遇9940万元。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9009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参保11071人,征收基金304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参保7938人,征收基金5252万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正在准备阶段。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5630人,征收基金1226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4288人,工伤保险参保7830人,征收基金62万元。生育保险参保2698人,征收基金19万元。失业保险参保6160人,征收失业保险金194万元。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城市低保对象保障人数9499户15571人,农村低保保障对象12469户24970人。全县有社会福利院7所,供养床位1380张,组织“三孤”人员入住福利院482人。资助全县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34061人全部参加新农合。对特、贫困大病患者6319人实施了医疗救助,救助资金70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