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三台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23 绵阳市三台县统计局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县资质等级三级以上建筑企业20个,建筑业从业人员19199人,比上年减少4.9%,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1341万元,比上年减少0.6%;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8.2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4.6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77亿元,比上年减少26.8%,其中国债项目完成投资0.83亿元;工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完成技改投资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倍;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5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城乡集体、农村私人及其它完成投资3.22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固定资产6.23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0.98亿元,更新改造新增固定资产0.64亿元。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面积12.47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0.9%,商品房销售额1.02亿元,比上年减少24.5%。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商业经济稳定增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购买力增强,消费品市场呈稳中趋升态势,商品购销两旺,商业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大型超市和连锁专卖(专业)店相继落户三台,为我县居民带来了便利和实惠,也为我县商业经济培育了新的市场和新的消费热点。超市选购倍受消费者青睐,超市规模迅速扩大,网点增多,已成为我县商业经济的一道风景线。餐饮市场火爆,形成了以九倒拐、喜洋洋广场、老地方为中心的餐饮消费带。200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实现县的零售额9.5亿元,增长10.4%;县以下的零售额14.1亿元,增长9.7%;实现私营及个体经济零售额16.8亿元,增长22.8%,增幅高出全县12.8个百分点,其零售额占全县零售总额的71.2%。全年实现餐饮业零售额5.4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增幅高出全县零售总额增幅8.2个百分点。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5.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旅游业稳定发展。全年旅游人数达285万人次,比上年减少4.9%,旅游收入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国际旅游收入达4.5万美元。涉外饭店、宾馆11个,其中星级饭店、宾馆5个。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509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523公里,村通公路3950公里。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35833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17869万吨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1321辆。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电信业的快速发展,让普通老百姓享受着优惠和快捷的电信服务,电信迅速向广大农村扩展。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8282万元,比上年增长5.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67374户,增长20.0%,其中市话27902户,农话39472户,分别比上年增长7.9%和30.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77660户,比上年增长109.9%,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431户,比上年减少28.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运行总体平稳。2003年财税部门坚持依法治税,大力培植财源,狠抓增收节支,确保完成财政收支预算。面对异常严峻的财政形势,全县上下齐心协力,以空前的力度抓财税入库,加强目标管理,适时监控和反映税收动态,及时解决税收中存在的问题;严管细管,既抓重点,又强化全面征管;开展税收专项检查,促进了各项税收应收应收。在抓收入同时,严控严管各项支出,精打细算安排预算,强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厉节约开支,确保了财政平稳运行。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23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58亿,比上年增长2.1%,上划中央“两税”收入5309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基金预算收入1155万元,比上年下降2.4%。全县财政总支出5.48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5.21亿元。当年财政供养人口26149人,比上年增加142人,其中:在职职工19436人,离退休职工6712人。金融运行平稳。金融系统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大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全年金融存贷双增,运行平稳。200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5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14亿元,增长20.0%,占存款总额的87.5%。各项贷款余额21.8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0%。金融机构现金累计收入94.28亿元,累计支出96.39亿元,品迭后累计净投放现金2.11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知识的大力宣传,增强了人们的保险意识,推动了保险事业的迅速发展。全年各类保险承保额113.14亿元,比上年减少0.58亿元;各类保险保费收入6483万元,比上年增长24.1%;各类保险赔款及期满给付支出2476万元,比上年增长36.6%。

八、教育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有各类学校504所,在校学生总数214509人,专任教师9051人。其中:普通中学89所,在校学生90520人,专任教师4532人。2003年初中招生25602人,高中招生634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通高考报名4010人,本科硬上线2187人;台中应届毕业生黄志威,品学兼优,直指北大,一试而中。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生活不断充实。电视、广播村村通已基本实现,城乡居民通过广播电视,既能及时收听各级适时新闻,知晓法律法规和政策,又能收听收看各种文娱节目,文化生活不断充实。镇乡都建立了广播站,全县广播已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新增27个,已达到849个,占全县940个村的90.1%。到2003年底已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54872户,县城区有线电视用户25000户,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3.0%。

城乡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13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2111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792人,其中医生1128人。

体育事业取得成绩。通过“非典”的洗礼与警示,人们真切地领悟到生命在于运动的意义,提高了体育锻炼的认识。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空前高涨,群众体育丰富多彩,学校体育有生有色,武术培训办出成果。全年常年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60.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40.9%,体育竞赛人口11.1万人。涌现出一大批体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参加县内外各种体育比赛中均荣获了团体、个人好名次,锻炼和发现了体育苗子。向各类体育大专院校输送体育优秀人才107人,其中向省体育队输送了游泳、拳击急训队员3名。三台在全省县级体育评估中,被评为全省优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