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什邡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什邡市统计局 2010年4月20日 2009年,是我市灾后恢复重建决战之年。面对繁重的灾后重建任务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首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手坚持不懈地抓灾后恢复重建,一手坚定不移地抓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灾后恢复重建有序推进,工业经济稳定恢复发展,运行质量逐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加强,各项改革事业稳步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总量接近震前水平,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恢复增长。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89亿元,增长21.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3.72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49亿元,增长13.5%。一、二、三产业对地区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3%、57.8%和25.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250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三次产业结构为13.5:57.9:28.6,与2007年比,第一产业提高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降低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5.1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恢复发展快。2009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6.55亿元,增长1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9亿元,增长38.7%;第二产业增加值25.28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16.48亿元,增长21.6%。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3%。 (二)农业 2009年,全市继续深入实施支农、扶农政策,极大地提高了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呈稳定态势,农村经济稳定回升。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6亿元,扣除价格因素(下同)后,增长19.7%,其中农业总产值123164万元,增长23.9%;林业产值1660万元,增长3.8%;畜牧业总产值114882万元,增长16.6%;渔业总产值3000万元,增长3.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50万元,增长1.4%。 粮食播种面积增加。2009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40.83万亩,比去年增长2.5%。其中,小春粮食播种面积10.05万亩,下降6.9%;小麦播种面积8.6万亩,下降5.5%;豆类播种面积0.24万亩,下降1.25%;洋芋播种面积1.06万亩,下降14.5%;大春粮食播种面积30.78万亩,增长6.0%;水稻播种面积28.69万亩,增长6.1%;玉米播种面积0.82万亩,增长67.8%;豆类播种面积0.30万亩,增长15.4%;薯类播种面积0.96万亩,下降23.4%。 粮食总产量增加。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9.3万吨,增长9.4%。其中小麦产量3.06万吨,增长26.5%;水稻产量14.95万吨,增长4.44%;玉米产量0.32万吨,增长99.3%;豆类产量0.19万吨,增长53.0%;薯类产量0.75万吨,增长22.8%。 经济作物稳中有升。油菜籽播种面积8.18万亩,单产157公斤,总产量1.29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4.1%、28.5%和23.3%;蔬菜播种面积达14.25万亩,下降0.08%,单产2165公斤,增加563公斤,增长35.2%,总产量30.85万吨,增长34.2%;水果总产量达到0.65万吨,增长27.7%,西瓜、草莓总产量0.44万吨,增长25.7%。 畜牧生产发展良好。2009年,全市生猪出栏达37.13万头,增长8.8%,猪肉产量2.33万吨,增长8.8%;羊出栏2.03万只,增长53.3%,羊肉产量0.0331万吨,增长53.2%;家禽出栏633.55万只,增长17.6%,禽肉产量1.11万吨,增长17.6%;兔出栏110.79万只,增长19.0%,兔肉产量0.11万吨,增长19.0%。禽蛋和牛奶产量分别为1.42万吨和0.022万吨,分别增长85.6%和6.8%。肉类总产量达3.66万吨,增长11.8%。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9年,经历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影响的什邡工业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其中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已实现全面恢复生产。 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3.4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后增长33.2%。规模以上企业由2008年的124户增加到132户,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5家。 全年生产啤酒18.2万千升,增长3.0%;软饮料116.3万吨,增长69.7%;卷烟64.3万箱,增长22.0%;水泥226.5万吨,增长97.5%;锌锭8.3万吨,增长54.6%。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6.1亿元,增长44.6%;实现利润15.4亿元,增长61.7%;利税总额44.4亿元,增长81.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62.6点,比上年提高44.1个百分点。随着工业经济的全面恢复,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工业资产负债率为61.6%,总资产贡献率达到22.5%,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7次,比上年加快0.4次。 工业园区建设继续推进。2009年末,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户数达到28户,比2007年增加15户。园区内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5亿元,比2007年增加3.2亿元,可比增长59.5%,速度加快39.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7.3亿元,增长1倍;利润总额达到2.7亿元,增长35.6%;实现利税总额3.3亿元,增长39.0%。 2009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85亿元,增长28.0%。资质等级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7.02亿元,增长90.2%;竣工产值4.8亿元,增长63.8%;施工面积105.9万平方米,增长61.5%;竣工面积48.2万平方米,增长140.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灾后重建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实施各类建设项目433个,竣工153个,在建280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4亿元,增长352.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0.97亿元,增长6.02倍;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2.7亿元,增长63.8%;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86亿元,增长31.5%。投资主体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45.1亿元,增长739.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