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村镇项目建设加快。完成“两线”(高速公路沿线、旅游公路沿线)“三点”(木根示范点、白果场镇示范点、桃花山公园点)的农村危旧房改造3500户。高标准完成巴渝新居建设1000户,完成农民新村建设18个,建成农村康居点26个。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县境内现有渝怀铁路武隆段72公里,渝湘高速公路武隆段6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3659公里(不含渝湘高速公路武隆段),其中等级公路2795公里。巷双公路建成通车,江后公路、南涪铁路和南涪高速公路武隆段正开工建设。实现26个乡镇通畅,乡通畅率达100%;实现54%的行政村通畅和100%的村通达。全县机动营运车2668辆,其中货运车1544辆,客运车562辆。客运车辆中客运班车304辆、公共汽车28辆、出租车146辆。建成鸭江镇、火炉镇、石桥乡、文复乡、接龙乡等乡镇客运站,通客车的村105个,占56.1%。全县年末运输船舶89艘,其中货船60艘、客船(客渡船和游览船)22艘、驳船7艘。 全年完成货运量474万吨、货运周转量41835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7%和-27.9%;全年完成客运量1007万人、客运周转量56746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8.5%和27.2%。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13625万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046万元,增长20%;电信业务收入12579万元,增长4%。年末全县拥有固定电话5.87万户,下降6.9%。年末移动电话22.02万户,下降0.1%。年末全县互联网用户数1.69万户,增长30.7%。 全县16个旅游营销集团派出营销工作人员1885人次,召开推介会89场。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仙女山国际草原露营激情之夏、仙女山跑马大会、仙女山森林音乐节等系列旅游主题促销活动。参加旅游会展20余场,在国家级媒体刊发旅游报道20余篇。打捆实施旅游重大建设项目10个,新评定旅游推荐接待单位20家和星级农家乐14家,全县星级农家乐达到110家。星级酒店共15家,已评星47颗,新增床位4000余张,接待床位达到15000余张。培训县级部门、乡镇领导干部和旅游企业高管共800余人次,导游人员年审培训、景区和星级饭店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等20余场次,旅游品质形象全面提升。全年接待旅游专列、包船、包机等130余趟。共接待游客10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6.9%,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5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4%。 七、商贸、对外开放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5785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0.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1331万元,增长3.1%,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7%。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198万元,比上年增长20%。分城乡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0165万元,增长22.3%;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033万元,增长16.8%。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7295万元,增长68.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3263万元,增长7.7%;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1935万元,增长47.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1704万元,增长39.4%。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58794万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批发业147092万元,增长46.9%;零售业211702万元,增长12.5%。全年住宿餐饮业营业额92546万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住宿业43296万元,增长33.6%;餐饮业49251万元,增长17.7%。 外贸进出口总额24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46.8%,其中,出口2367万美元,增长893.6%;进口34万美元,下降24.8%。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2万美元,增长138.7%。利用内资295099万元,增长112.5%。 八、财政、金融、保险 全年实现辖区内财政收入100967万元,比上年增长4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005万元,比上年增加22138万元,增长45.3%。一般预算收入46839元,增长48.5%,其中税收30992万元,增长39.3%;基金收入23930万元,增长77.4%。地方财政支出227268万元,较上年增加63364万元,增长38.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005万元,增长36.6%;文教卫生科技事业支出35522万元,增长3.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938万元,增长19.3%;农林水事务支出37870万元,增长40.8%。 年未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5757万元,比上年增长19%;各项贷款余额807194万元,比上年增长28.6%。 全县营业性保险机构9家。全年保费收入15907万元,比上年增长25.8%。赔付各类保险金2926万元,比上年下降6.8%。 九、文教、卫生、体育 全年高考上线1374人,上线率达83.7%,其中考入重本101人、二本334人、三本183人、专科815(其中高职单招59人)。全县有完全中学4所,初级中学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职高),小学84所,幼儿园3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聋人学校)。在校高中生6098人,在校初中生17888人,在校小学生25648人,在园幼儿11678人。小学入学率99.9%、辍学率0.61%、毕业率99%。初中入学率99.32%、辍学率2%、毕业率99.29%。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3212人,其中普通中学1292人、小学1920人。幼儿园专任教师138人。 年未全县拥有卫生机构②287个,实有病床926张。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08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374人、注册护士201人、药师28人、技师36人。全县有医院6所、乡镇卫生院26个、村卫生室165个、生殖健康中心7个(乡镇整合后)。妇女住院分娩率88.12%,婴儿死亡率9.17‰,孕产妇死亡率49.59/10万。 全县拥有乡镇文体中心26个;博物馆(文管所)1个,藏品2586件;县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92856册,其中图书57030册(含古籍408册)。全县有体育馆1个,标准游泳池1个,篮球场234个,网球场10个,全县中小学校已建成塑胶运动场18片。全年举办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252场次,参与群众达13.7万人次。全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100%,安装有线电视46075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2939户。 十、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