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旅游富民、工业强县”战略,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和民生工程,着力统筹城乡改革,经济发展提档加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跨入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新阶段,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2415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7328万元,增长6.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6951万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9876万元,增长18.4%。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6.0︰34.2︰49.9调整为14.8︰36.9︰48.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2.3%、50.7%,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1.2、7.3、8.8个百分点。全县人均生产总值①20797元,增长16%。 全年全县从业人员24.83万人,比上年下降0.8%,其中城镇从业人员9.66万人,增长5.3%。一产业从业人员11.98万人,增长0.5%,二产业5.36万人,下降8.1%,三产业7.49万人,增长2.8%。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0536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农业商品产值77998万元,商品化率为45.7%。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结构由2009年的53.2︰3.5︰41︰2︰0.3转变为56.7︰3.8︰37.3︰1.9︰0.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7328万元,可比价增长6.7%,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4.8%;其中,种植业68167万元,增长8.5%,畜牧业31498万元,增长5.1%,林业4799万元,增长1.9%。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086公顷,比上年增长1%,粮食平均亩产238公斤。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056公顷,增长14.8%;烤烟播种面积4093公顷,比上年下降14.7%;中药材种植面积2630公顷,增长33.9%;蔬菜播种面积18676公顷,增长19.6%,再次被市政府确定为全市重点建设的四个蔬菜基地县之一。 年末生猪存栏35.17万头,下降2.7%,牛存栏4.46万头,增长8.8%,羊存栏12.15万只,增长34.5%;家禽出栏70.2万只、存栏79.15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2.3%。 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3.21万亩,其中本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6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到14.81万亩。新建烟水池46口,累计达到3656口。农村饮水达标人口25.13万人,其中当年新增3.2万人。推广各类农业机械7700余台套,农业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28%,较上年增长10个百分点。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9.91万千瓦,增长12.7%,机耕面积38000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7427吨,比上年下降0.2%。借助国家投资,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22000亩,新建沼气池2756口、大中型沼气工程4座,年末累计达到33220口。登记注册的各类农业合作社375家;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户,其中市级9户。土地确权颁证稳步推进,土地流转面积10.89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25.5%。 全县成立20个扶贫集团、109个成员单位分别对口帮扶26个乡镇、84个贫困村。通过片区综合扶贫开发、扶贫项目建设、产业化扶持、对口帮扶等,投入市级和县级各类财政性扶贫资金6449万元,完成了16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建设任务,贫困人口扶贫培训7047人,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789人,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为2.9%。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全县农村贫困户数为22907户,贫困人口为72187人。其中,五保户243户305人,低保户9122户23473人,扶贫户13542户48409人。扶贫对象总数为18844户63105人。 三、工业、科技 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59922万元,比上年增长45.4%。实现工业增加值13278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7%,占全县生产总值18.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1.7%,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全县工业实现入库税金18048万元,增长15.4%。其中,全县4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际有营运的42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67876万元,增长63.4%,实现增加值92928万元,可比价增长26%(市上认定数)。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7815万元,增长315.9%;利税总额19430万元,增长77.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5.4%,增加77.2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6%,提高0.3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8.9%,提高1.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7.5万元/人年,增长70%。 科技事业较快发展。全年引进和登记市级科技成果5项,推广先进实用技术30余项。专利申请量64件,比上年增加30件;专利授权量22件,比上年增加8件。企业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现武隆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零”的突破。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房地产开发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4687万元,较上年增长14.8%。其中,地方投资814295万元,增长47.4%;跨区投资90392万元,下降61.6%。从计划管理渠道看,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735580万元,增长9.7%;房地产投资133812万元,增长62%;其它投资35295万元,增长1.8%。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449899万元,集体控股投资119163万元,私人控股225207万元,港澳台商投资3500万元,外商投资351万元,其它投资106567万元。从产业看,一产业投资108223万元,增长59.3%;二产业投资310934万元,增长34.3%,其中工业投资309744万元,增长33.8%;三产业投资485530元,下降0.6%。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4167万元,比上年增长19.7%,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8.6%,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达20.6%,拉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 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2.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1.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09万平方米,下降51.6%;商品房销售面积39.46万平方米,增长6%;商品房销售额145682万元,增长79.6%;销售住宅5938套,增长43.9%。 五、城镇建设 城乡建设快速推进,城乡规划管理进一步完善。全年全县新增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83平方公里,仙女山新区建成区面积达到9.46平方公里。完成了江北世纪广场房屋立面改造、老车站至城标段景观大道、武仙路景观大道和高速公路出入口转盘建设,建成了金海人行天桥,推进实验二小、住院大楼、城市公园、滑坡治理、旧城改造等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宜居武隆建设进程。城市道路里程55公里,道路面积74.4万平方米,其中,车行道面积57.8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16.6万平方米;县城区室内外停车位1883个;城市道路照明线路长度30公里,路灯1871盏;污水排水处理管道170公里,年处理污水51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96.43%;道路清扫保洁面积47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清运量4.9万吨,垃圾处理率97.96%;供水管网43.1公里,总供水量504万立方米。县城建城区绿化覆盖面积261公顷,绿化覆盖率38.94%,绿地率33.96%,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16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