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商贸市场供给充裕繁荣。新增商业设施面积2.8万平方米,发展农村“双建制”配送中心1个,村社便民店81户。全县验照年检个体工商户达6410户、私营企业362户。消费市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240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城镇消费52381万元,增长14.9%;农村消费58859万元,增长14.1%。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贸易业和餐饮业零售达86855万元和21564万元,分别增长14.2%和17%。市场供给充裕,实现商品购进总额130728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农副产品购进总额13091万元,增长14.6%;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34540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对外贸易直间接出口262万元。 旅游经济跃上新里程。“申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借助名人影视、网络、赛事宣传,有力促进了旅游与体育、媒体的有效融合,全年共接待游客13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实现国内旅游直接收入13120万元,比上年增长17.1%。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税金融取得进步。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8140万元,较上年增长16.2%,一般性财政收入16826万元,增长21.3%,其中工商税收10022万元,增长20%,基金收入1314万元,下降-24.4%;地方财政支出69488万元,较上年增长38.9%,其中支农及农业综合开发支出10607万元,增长23.7%;教育事业费支出7543万元,增长2.3%;行政管理费支出6680万元,增长27.3%。 金融部门认真执行国家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年未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为282813万元,较上年增长33.4%,其中国家银行存款147888万元,增长37.7%;全社会各项贷款余额为211363万元,较上年增长20.1%。 保险业在强化效益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平稳发展。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964万元,较上年增长6.9%,全年保险赔款额1110万元,较上年增长13.4%。 九、文教、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向前推进。全年高考上线1087人,上率线达79.3%,其中考入重本76人。全县有高中4所,初中10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2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高中生4497人,在校初中生15294人,在校小学生34014人。小学入学率99.96%、辍学率0.01%、毕业率99.9%。初中入学率99.33%、辍学率1.3%、毕业率99.2%。中小学专任教师数3146人。 卫生事业取得新发展。年未全县拥有卫生机构33个,病床635张,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37人,其中执业医师222人、助理职业医师100人、注册护士131人;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和农村医疗站建设稳步推进,全县有医院4所、乡镇卫生院26个、村卫生室88个、生殖健康中心14个;加快了社区医疗服务,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参合率达到65.5%。妇女儿童生存条件得到改善,妇女住院分娩率68%,婴儿死亡率22‰,孕产妇死亡率降到45/10万,计划生育率92.3%。 文体广电事业出现新气象。全县拥有文化馆(站)26个;博物馆1个,藏品2006件;县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69735余册。全县有体育馆1个,游泳池(馆)1个,篮球场20个;全年举办文体活动189次,观众参与达11万人次;获市级各类体育竞赛奖牌25枚,其中16枚金牌、2枚银牌、7枚铜牌;获市级文艺展演金奖2项;26个乡镇实现了光纤电视“乡乡通”,完成了800个20户以上的自然盲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实施了多网合一工程,建立了“四位一体”的村民活动阵地;广播覆盖率达87.3% ,电视覆盖率达94.3%;宽网电视入户率达42%。 十、人口与就业保障 全县年末总户数为119338户,总人口404716人(常住人口34.7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751人。出生人口5635人,死亡202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计生委口径)。全县净迁出人口410人。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733人,新增城就业15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领取失业救济金的职工4140人。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407人,医保13508人、生育保险3594人、工伤保险8028人、城镇人员亨受低保7444人。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发放方面达100%。 全县征收养老保险费1915万元、失业保险费112万元、医疗保险费866万元、发放低保金921万元;建成基层社会保障所10个;指导和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30人;发放小额贷款580万元。 移民工作坚持搬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全年完成移民投资2258万元,完成农村移民生产生活安置460人。 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健全了司法援助体系,法律咨询1157件,代写文书457件,法律援助案件187件。 十一、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30元,比上年增长12.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380元,比上年增长19.5%;农民人均纯收入2457元,比上年增长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持续增长。截止2006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78501万元,较上年增长24.1%,其中城镇居民69483万元,增长14.8%;农村居民109018万元,增长30.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35.4平方米,农村居民住房36.8平方米。 十二、资源、环境、安全 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改善。全县年末拥有耕地总资源65001公倾,较年初减少186公倾;经市级审批农用地转用22.5公倾。拥有大中小型水库30座,总容量62385万立方米,水土流失面积1943平方公里,累计治理686平方公里;全县森林面积151.3万亩,本年实现退耕还林面积1.6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9%;空气质量达到并好于二级的天数保持100%;区域、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控制在56和68分贝以内,居民饮用水质达标100%;全县电力消费22946万千瓦时,规模以上工业煤消耗15.09万吨,水资源消耗438.16万立方米,全县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8件,死亡人数3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