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依托地方旅游资源优势,创建“芙蓉仙女,梦幻武隆”品牌,创新旅游营销机制,以节兴旅,以节造势。全年共接待游客1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实现国内旅游直接收入11202万元,比上年增长35%。 招商引资形势良好。全年共签约项目90个,协议引资24亿元,当年动工69个,到位投资63922万元;储备项目54个;县境外外来投资11亿元,实际利用内资30646万元。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源培植取得长足进步。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610万元,增长28.3%,一般性财政收入13873万元,增长21.5%,其中工商税收8351万元,增长27.7%,基金收入1737万元,增长132.5%;地方财政支出50041万元,较上年增长25.4%,其中,支农及农业综合开发支出8572万元,下降23.5%,教育事业费支出7372万元,增长41.7%,行政管理费支出5249万元,增长20.8%。 金融部门认真执行国家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年未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为212050万元,增长24.9%,其中国家银行存款107392万元,增长25.5%;全社会各项贷款余额为184412万元,增长3.4%。 保险业在强化效益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平稳发展。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709万元,全年保险赔款额979万元。 九、文教、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全年高考上线936人,上线率达71.3%,其中考入重本73人,一般本科258人,专科605人。全县高中4所,初中10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2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高中生4288人,在校初中学生15027人,在校职业高中生1093人,在校小学生35638人。小学入学率99.94%,巩固率99.82%,辍学率0.18%,毕业率99.96%。初中入学率98.56%,巩固率97.23%,辍学率2.77%,毕业率98.9%。 卫生事业取得新发展。年未全县拥有卫生机构33个,病床625张,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71人,其中执业医师220人,助理职业医师120人,注册护士130人;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和农村医疗站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医院4所,乡镇卫生院达到26个,村卫生室88个,生殖健康中心14个;加快了社区医疗服务,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文体广电事业出现新气象。全县拥有文化馆(站)26个;博物馆1个,藏品2006件;县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69735余册。全县有体育馆1个,游泳池(馆)1个,篮球场20个;全年举办文体活动463次,观众参与达6万人次;获重庆市级运动奖牌2金、3银、2铜和市级文化影展二奖等9名三等奖1名。全县26个乡镇实现了光纤电视“乡乡通”,广播电视“村村通”,建立了“四位一体”的村民活动阵地;广播覆盖率达87.2%,电视覆盖率达到80.3%; 十、人口与就业保障 全县年末总户数为117296户,总人口400973人(常住人口34.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3123人。出生人口5458人,死亡2224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4.2‰。全县净迁出人口达544人。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717人,全年安置就业人数1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3%。领取失业救济金的职工757人。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160人,离退休人员参加社会统筹3354人,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发放方面达100%。 全县征收养老保险费1799万元,失业保险费91万元,医疗保险费1190万元,发放低保金677万元,建成基层社会保障所10个,指导和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10人,发放小额贷款905万元。 移民工作坚持搬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全年完成移民投资2084万元,完成农村移民生活安置774人。 十一、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50元,比上年增长10.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194元,比上年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2408元,比上年增加205元,增长9.3%。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继续增长。截止2005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43810万元,较上年增长21%,其中城镇居民60545万元,增长13.2%,农村居民83265万元,增长27.3%。 十二、资源、环境、安全 生态环境建设得以改善。全县年末拥有耕地总资源65187公倾,较年初减少2443公倾;拥有大中小型水库30座,总容量62385万立方米;全县造林面积2027公倾,森林活立木蓄积量44648立方米,实现退耕还林面积5万亩,全县林地面积173309公顷,森林面积87770公倾,森林覆盖率达到33.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7.69%;环境质量指数为98.5%;全县因各类安全事死亡人数4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