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统揽全局,大力弘扬“敢想敢干,实干快干”的武隆精神,全县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着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879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增幅比全市水平高2.2个百分点,比全国快3.8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列全市第8位,居三峡库区第2位。一产业增加值69029万元,增长5.6%,二产业增加值127459万元,增长21.1%,三产业增加值102308万元,增长11.2%。一、二、三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6%、59.3%、31.1%,分别拉动全县经济增长1.3、8.1、4.3个百分点。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4年的25.5:40.6:33.9调整为23.1:42.7:34.2。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一产业所占比重继续下降,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提升。全县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8644元,比上年增加1275元。 全县从业人员稳定。2005年全县从业人员25.38万人,其中城镇4.82万人,比上年增长4.1%。一产业从业人员15.65万人,下降4.1%;二产业3.21万人,增长5.2%,三产业6.52万人,增长3.7%;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00个,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6930人,登记失业率为4.23%。 二、农业经济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69029万元,比上年增5.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由2004年51.5:3.7:42.9:1.9转变为50.8:2.4:44.7:2.1。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2705公倾,比上年增长1.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2983公顷,比上年增长3.6%。 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全年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11274万元。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15.75万亩,本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24万亩;旱涝保收面积累计达到9.4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平方公里,累计达到663平方公里;全县水利工程累计达到2662处,本年新增9处;已解决了2.34万人饮水困难,农村自来水供水人口达5万人。年末全县机械总动力达15.56万千瓦,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7025吨,农村用电量664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 扶贫开发成效显着,成功探索出“成片开发、综合治理、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武隆模式,全年投入扶贫资金7522万元,项目扶持农户6348户,扶持人口24726人,全县相对贫困人口减少到6.9万人。 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生猪产业稳步发展,种植无公害蔬菜5万亩;中药材在地面积7.62万亩;烤烟种植9.08万亩,收购20.5万担;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5户,其中:市级5户,实现营业收入21786万元。 乡镇企业速度与效益稳步增长。全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26556万元,比上年增长30%;实现营业收入120172万元,增长34.2%,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57084万元,增长19%;入库税金8335万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三、工业经济 工业富县战略卓有成效。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50210万元,比上年增长24.9%,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7041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3357万元,其中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2763万元,增长53.8%;股份制工业37269万元,下降7.5%;营业收入82321万元,增长16.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47.1%。全县工业实现入库税金12797万元,占全县入库税金的54.3%,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达32.5%,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全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下表: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拉动经济效果明显。全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1775万元,较上年增长39%,其中地方投资201115万元,跨区投资80660万元。在投资结构中,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275419万元,较上年增长37.6%,房地产投资635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8.3%。从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129548万元,集体投资1270万元,个私经济投资32749万元,其它投资118478万元;从投资流向分:一产业投资11274万元,二产业投资91032万元,三产业投资179469万元。全县工业、交通、旅游等重点项目投资进展良好。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704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1%,投资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达26.9%,拉动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 五、城镇建设 城镇发展呈现新风貌。城市规化科学合理,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辐射和带动明显,向城市集聚人口增多,城市小区建设突飞猛进,启动和建成都市广场、龙景天都、黄金水岸、滨江花园等11个商住小区,全县城镇人口达8.83万人,城镇化率25.6%。县城城区面积达到4.8平方公里,城区车行道路长度18.35公里,人行道34.09公里,照明线路21.67公里,路灯955盏;污水处理管道71公里,年实际处理污水0.36万立方米;道路清扫保洁面积37.4万平方米,生活拉圾无害化清运处理2.6万吨;供水管长度81.6公里,总供水量308万立方米。城市园林面积30.74公顷,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15平方米。年末拥有公共汽车11辆,拥有出租116辆,线路客运班车186辆。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邮电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货运量260万吨,货运周转量26097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6%和2.9%;全年完成客运量462万人,客运周转量26203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3%。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95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1153公里,实现了的100%乡和的93.6%村通公路。 邮电通信业较快发展,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8027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年末全县拥有固定电话6.85万户,增长32.2%,其中农村用户4.06万户;电话交换机容量88088门,比上年增长8.5%;年末移动电话9.35万户,比上年增长39.1%。互联网用户数到2005年底,全县共3295户,比上年增加2662户 七、商贸、旅游、招商引资 商贸流通活力增强。加大市场建设力度,打造三大商贸区、四条特色街和四个综合市场,争创武隆特色名优品牌。新增营业面积8万平方米,全县验照年检个体工商户达到5902户,私营企业267户。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经济普查口径)97182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城镇消费45605万元,增长16.8%;农村消费51577万元,增长12.5%。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贸易业和餐饮业零售达76363和18140万元,分别增长14.4%和17%。市场供给充裕,实现商品购进总额114173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农副产品购进总额11423万元,增长12.1%;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17708万元,比上年增长12%。对外贸易直间接出口26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