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51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全区接待旅游人数180.45万人次,增长60%,其中住宿设施接待旅游人数54.6万人次,增长36.8%;景区景点接待旅游人数124.7万人次,增长72.7%。 七、财政、金融 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2.59亿元,比上年增长41.1%。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18亿元,增长57.5%,实现税收收入6.05亿元,其中增值税和营业税分别增长17.3%和46.5%。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5.22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44.1%,教育支出增长23.2%,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9.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6.2%。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3.93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08亿元,增长2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5.24亿元,增长22.1%。其中短期贷款13.65亿元,增长9%;中长期贷款51.04亿元,增长25.9%。 全年保费收入2.7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73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27亿元,增长1%。全年各保险公司共赔付各类保险金0.65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0.35亿元,人身险赔付0.3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99所,其中小学148所,普通中学23所,特教1所,幼儿园23所,中职2所(民办1所),电大(师范、进修校)1所,高职学院1所。在校学生总数为101912人,其中小学46297人,初中31531人,普通高中12414人,特教152人,中职11518人。2010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为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初中入学率为96.9%,辍学率为0.66%;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4.3%;小学毕业率为100%,初中毕业率为99.9%;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9.7%,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7.1%,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9.9%,人均受教育8.92年;初中升入高中阶段比例为97.58%。高考重点本科上线458人,600分以上89人,上线率84.1%,重点上线率14.1%。中职学校招生4422人。 全年完成18项科技成果鉴定和6项市级科技成果立项;申请专利资助65件;开展区级重点实验室申请和评审,中心医院“神经康复实验室”和区职教中心“数控技术研究中心”通过评审;收集、筛选、下达“黔江区无公害猕猴桃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等工农业科技项目22项和《冷极射频在小肝癌治疗中的研究》等社会事业类项目26项;推广应用白藜芦醇生产线建设、LED节能照明、博龙食品新产品开发等工业科技成果;完成《黔江区林木肥球育苗技术推广》、《耐寒桉树引种栽培技术推广》等20项科技成果的鉴定。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基本完成27个街道、镇乡文化站设备配备;建成13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接收点;建设规范化农家书屋135个,配送图书27.11万册。发放第二批村村通直播卫星设备11572套,基本建成1个区级控制中心、28个乡级系统、60个村级广播室;启动电视扶贫工程和“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工程。全年免费放映电影3258场,观众99.83万余人次,实现农村电影覆盖率百分之百。黔江区图书馆新馆竣工投用,收集地方文献2万余册,6种馆藏古籍被列入《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完成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启用数字图书馆、期刊网等图书馆网站群。文化宫续建工程初步通过竣工验收;开工建设黔江书城;完成黔江民族影剧院效果设计和选址;启动区文化馆创国家一级馆达标工程。深入打造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走进重庆”民族文化活动周、乡村文化艺术节、武陵文化广场等特色文化品牌;选送《土家耙田歌》、《咂酒歌》、《南溪号子》、《土家八宝铜铃》等4个节目参加《民歌·中国》栏目的录播。新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110余项,确定8项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报送《珍珠兰茶罐窨手工工艺》等3项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全区卫生机构数75个,比上年增加4个;卫生技术人员2024人,比上年增加35人;卫生机构床位数3132张,比上年增加1680张;医疗机构门诊190.27万人次,住院5.64万人次。“四苗”全程调查接种率为98.6%,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9.5%,流脑疫苗接种率为99.1%、乙脑疫苗接种率为10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1.4%,与上年持平,孕产妇死亡率为16.07/10万,较上年下降31.6/10万;婴儿死亡率为8.36‰,较上年下降2.13‰,儿童和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分别为91.61%和93.9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45‰,较上年下降1.26‰。2010年城乡居民参加合作医疗46.54万人,参合率为92%,其中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8.63万人,参加城镇合作医疗7.91万人。 全年举办“2010年中国·重庆濯水古镇国际龙舟邀请赛”、“龙凤呈祥杯中美篮球对抗赛”、全国女篮联赛、全市第三届运动会男子篮球赛、“清凉黔江行”、渝鄂湘黔门球邀请赛等各级各类体育健身活动48次,参赛人数达1.2万余人次,观众达30万余人次。参加市三运会青少年区组27项竞赛,获得金牌20枚、银牌18枚、铜牌25.5枚,奖牌总数列远郊10区第三,团体总分为1428分,列远郊10区第五;参加2010年重庆市老年人柔力球比赛获甲组双人自选套路第二名、单人自选套路第五名,规定套路第五套获优秀奖;参加重庆市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比赛获2金1银1铜。竣工投用区游泳馆;4条特色登山步道初步成型;开工建设30个村(居)委农体工程和3个乡镇健身广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3.6万人,比上年增加0.92万人。全区非农业人口22.35万人,农业人口31.2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97元,比上年增加1418元,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385元,增长9.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城市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2%。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17元,比上年增加667元,增长19.5%,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508元,增长19.6%;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2422元,增长18.8%;人均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487元,增长22.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73元,增长24.8%,其中用于食品、衣着消费分别增长15.3%、9.2%;用于居住、交通通讯消费分别增长52%、96.1%;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消费增长20.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