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21 重庆市渝中区统计局

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0年科技三项经费投入达到6578万元,比上年增长33.2%。科研机构达到7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2282人,签订各类技术交易合同11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9亿元,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R&D)达到1.1%。全年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7项,举办科普讲座68次,科普展览次数达到12次,参观人数达到2万人次。

2010年末全区普通中学14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33所。全年普通中学招收学生8903人,职业中学招收学生1130人,小学招收学生5380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7099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4130人,小学在校学生33599人;普通中学毕业生8685人,职业中学毕业生1120人,小学毕业生570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892人,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100%。

2010年建成区文图大厦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4项;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送戏剧120场、送电影100场、送图书70440册、送故事近200场、送展览20场;扶持文艺作品创作30个;组织举办群众文化活动2000场,其中“唱读讲传”红歌传唱活动1185场,大型红歌会14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19项,维修文物12处。

2010年末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06家,其中三级甲等大型医院8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每千人口拥有病床12.72张、卫生技术人员17.36名,“1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全区儿童规划免疫“四苗”和乙肝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99.05%。

2010年大力宣传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千人以上全民健身体育活动10次以上,国民体质抽样测试合格率达到97.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达到98.0%。在重庆市第三届运动会中获得金牌90枚、银牌77枚、铜牌63.5枚,名列全市52个代表团之首。2010年1人获得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金牌。

八、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人口继续维持负增长。201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7.3万人,比上年减少7931人,全年出生人口3042人,死亡人口343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为-0.68‰,降低0.3个千分点。全年计划生育率为99.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50元,比上年增长11.0%;人均消费性支出16761元,增长9.4%。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3.1%,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5.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2010年末全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80.8%、80.2%。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9.2万人,比上年增长22.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48.4万人,比上年增长6.7%。年末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8660人,减少6.5%,全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470万元,增长0.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439人,增长7.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提高0.12个百分点。

注:

①按照市统计局规定,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数据公布以前,2010年各区县常住人口暂用2009年度数据代替。

②折算汇率为1美元=6.64人民币。

③区级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均按可比口径计算。

④2010年商贸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个指标的绝对额和增速计算口径有调整。

⑤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标准是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⑥东部地区包括朝天门、解放碑、望龙门、南纪门、七星岗5个街道,中部地区包括包括菜园坝、两路口、上清寺、大溪沟4个街道,西部地区包括化龙桥、大坪、石油路3个街道。

⑦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中未包含“过路外资”2.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