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良庆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势头强劲。2010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9333万元,增长198.3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4.20万平方米,下降19.8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7.56万平方米,上升32.58%;商品房销售额83569万元,上升88.08%,其中住宅销售额77595万元,上升90.77%。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三产业投资强劲,全年第二产业投资179441万元,增长74.42%,其中工业投资继续增长,工业投资155261万元,增长53.87%;第三产业投资732094万元,增长44.54%。 基础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随着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城区国有经济投资活跃。2010年,国有经济完成投资624906万元,增长73.5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8.22%,比重比上年提高9.41个百分点。 五、交通和邮政业 交通运输能力明显提高。全年公路货物运输10572万吨,增长10.13%;水路货物运输量396万吨,增长10.0%;全年公路旅客运输量196.68万人,全年公路货运周转量1104000万吨公里,增长15.0%;水路货运周转量161280万吨公里,增长12.0%;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5643万人公里,增长10.0%;河道港口货物吞吐量50万吨,增长66.7%。 六、国内商业 消费市场旺盛,群众消费欲望扩大。2010年,全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695万元,比上年增长17.17%。其中:批发业完成35246万元,同比增长16.01%;零售业完成114184万元,同比增长17.14%;住宿业完成223万元,同比下降1.94,餐饮业完成14042万元,同比增长20.80%。 七、对外开放 招商引资保持较快发展。2010年,新签利用合同项目2项,合同外资额36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03万美元,增长13.77%;全年合同引进内资531040万元,增长10.74%;实际到位内资274740万元,增长21.57%。 开发区经济较快发展。2010年,开发区完成财政收入12344万元;增长35.34%。年末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75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6989万元,增长30.79%,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83.2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4299万元,增长41.58%,占全城区投资总额的83.44%;新批外资项目4个,较2009年增加2个;新批合同外资1666万美元,增长420.63%;实际利用外资2553万美元,增长16.05%。 八、财政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税收收入增长明显。2010年,全城区完成财政收入53799万元,增长38.66%,其中,税收收入44889万元,增长54.88%;一般预算收入16290万元,增长13.58%。 九、教育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10年末,普通中学15所,全年招生4380人,增加523人;在校学生11915人,增加454人,上升3.96%;毕业生3696人。其中完全中学2所,全年招生420人,在校学生977人,毕业生300人;普通初中13所,全年招生3960人,增加372人;在校学生10938人,增加396人;毕业生3396人。小学67所,全年招生5674人,在校学生31639人,增加996人,毕业生4956人,增加330人。初中毕业升学率85.5%,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学龄儿童入学率101.17%。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11578人,增加1516人,增长15.07%。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有所发展。2010年末,全城区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6个,乡镇文化站5个,图书总藏量7.3万册。 公共卫生建设继续完善。2010年末,全城区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38个(含个体),其中医院、卫生院18个,门诊部(所)98个(含个体),村卫生室10个;卫生机构床位数696张;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28人(含个体),其中执业医师377人,执业助理医师90人,防疫、防治卫生技术人员15人;全城区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个;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为96.6%;全城区有62个行政村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184368人。 群众体育活动丰富,体育成绩突进。全城区在校生体育达标率达96.3%。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多项群众体育活动赛事,促进了群众性体育活动赛事的蓬勃开展,全城区共有运动场2个,有固定看台灯光球场10个,篮球场159个,游泳场5个,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33次,在校生体育达标率96.8%。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金牌53枚,银牌15枚,铜牌7枚。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区公共交通运力不断提高。年末辖区内有公共汽车营运线路21条,公交营运标准车辆400辆,全年客运量196.68万人次。 建成区绿化建设逐渐提高。全年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3.73公顷,增长136.8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9.99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62.7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60.25%。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城区2010年末户籍人口240181人,比上年增加8259人,增长3.56%,人口自然增长率24.47‰。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据抽样调查,2010年,全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3元,比上年增加1769元,增长12.8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840元,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5529元,比上年增加730元,增长15.2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238元,减少24.16%。全城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488元,比上年增长17.46%。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有所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总面积64.6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4.10平方米。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电冰箱101台,家用电脑85台,移动电话235部,家用汽车8台,摩托车48台,助力车55台,照相机58台,消毒柜93台。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04台,电冰箱43台,摩托车67辆,移动电话177部。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有所增强。2010年末,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退职人员1204人,其中机关单位71人,事业单位1133人。全城区社会福利机构28个,床位242张,收养人数222人。城镇低保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年内共有898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得到社会保障救济人数6510人,抚恤、补助各类优扶对象123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