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武江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19 韶关市武江区统计局

 武江区统计局

2011年3月28日

2010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实现了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区生产总值1198690万元,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270万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629510万元,增长15.9%(工业增加值560427万元,增长16.0%;建筑业增加值69083万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527910万元,增长9.5%。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交通运输业增长46.1%,批发和零售业增长7.6%,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0.7%,金融业增长1.5%,房地产业下降0.4%,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5.4%,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6.7%。三大产业结构为3.4:52.5:44.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7814元,增长9.0%。

二、农业

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066万元,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43441万元,增长2.9%;林业产值4258万元,下降22.3%;畜牧业产值15424万元,增长5.7%;渔业产值3614万元,增长42.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29万元,增长8.8%。

全区粮食播种面积74707亩,增长0.2%;蔬菜播种面积56073亩,增长1.4%。粮食总产量27567吨,增长2.9%;蔬菜总产量107101吨,增长3.0%;水果总产量9861吨,增长0.8%;生猪出栏量84736头,增长3.6%;家禽出栏量777960只,下降4.7%;水产品起水量3685吨,增长5.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工业总产值1301098万元,增长21.4%。其中:规模以上1251171万元,增长21.7%;规模以下49927万元,增长13.2%。全区工业增加值560427万元,增长16.0%。其中:规模以上525393万元,增长16.2%;规模以下35034万元,增长13.2%。

全区建筑业总产值280516万元,增长22.7%。其中:资质建筑业总产值239573万元,增长32.2%。全区建筑业增加值69083万元,增长14.5%。其中:资质建筑业增加值59000万元,增长23.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534760万元,增长10.8%。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2566万元,增长43.3%。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面积47.84万平方米,下降7.1%;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额215931万元,增长20.3%。

五、贸易、外经

全区商品销售额695165万元,增长21.4%。其中:批发业销售总额161719万元,增长19.3%,零售业销售总额533446万元,增长22.0%。住宿业营业额16619万元,增长17.0%。餐饮业营业额62645万元,增长25.0%。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1153万元,增长19.4%。其中:批发业零售总额35376万元,增长19.9%;零售业零售总额493812万元,增长19.6%;住宿业零售总额5498万元,增长2.0%;餐饮业零售总额56467万元,增长19.4%。限额以上企业36619万元,增长25.5%;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554534万元,增长19.0%。城镇零售总额579934万元,增长19.4%;农村零售总额11219万元,增长18.4%。

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789万美元,增长9.6%。全区外贸出口总额4315万美元,增长0.3%。

六、教育、卫生

全区普通中学学校10所(初级中学9所,高级中学1所)。中学专任教师616人(初中469人,高中147人),其中:女教师328人(初中245人,高中83人)。中学在校学生9524人(初中7513人,高中2011人),其中:女生4656人(初中3638人,高中1018人)。中学毕业学生3153人(初中2439人,高中714人),其中:女生1629人(初中1247人,高中382人)。初中升学率90.4%,其中:女生升学率75.1%。高中升学率89.2%,其中:女生升学率90.3%。

全区小学学校25所。小学专任教师898人,其中:女教师619人。小学在校学生19643人,其中:女生9098人。小学毕业学生3741人,其中:女生1765人。小学升学率100%。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全区幼儿园48所,其中:教育部门办2所,民办46所。幼儿园专任教师429人,其中:女教师422人。在园人数8245人,其中:女生3957人。

全区医院、卫生院15所,床位3285床,卫生技术人员2444人(医生877人),卫生防疫人员76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72847人。农村改水受益率100%,其中:自来水普及率82.2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8.47%。

七、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区年末户籍总人口258877人,其中:女12772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7634人。全区户籍出生人口5643人,出生率22.09‰;死亡人口1105人,死亡率4.33‰;人口自然增长率17.76‰。全区常住人口25.1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93万人。

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253万元,增长26.1%。全区单位在岗职工年末人数39558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8245元,增长6.1%。据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全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6050元,增长11.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93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7840元,增长19.5%。

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87人,城镇失业率3.18%;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410人。

年末全区区属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6个,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224床,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00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43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114人。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数据除特别注明外均为地域统计数;

3、生产总值、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