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阳新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13 黄石市阳新县统计局

基础设施投资高位运行,房地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加大了城市交通、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力度,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提高。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86亿元,同比增长45.0%,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73亿元,同比增长15.7%。

国有投资增长提速,非国有投资仍占主体。在中央扩大投资的作用下,,国有投资增长加速。全县国有投资21.63亿元,同比增长69.1%。国有投资所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7.4%,比上年上升4.1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45.55亿元,同比增长33.2%。非国有投资所占比重为78.7%,仍是投资的主体。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09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87亿元,增长27.6%。消费品零售市场的主要特征:一是城乡市场同步增长。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市的零售额25.20亿元,增长33.6%,农村的零售额24.67亿元,增长22.0%。二是餐饮业保持较快增长。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0.11亿元,增长26.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82亿元,增长40.7%,增幅比批发零售贸易业快14.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汽车、建筑及装潢材料、金银珠宝等热点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带动消费品零售市场保持较快增长。

招商引资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后劲稳定趋强。2009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1665万美元,同比增长64.0%,增幅较同期大幅提高。全年出口总额758万美元,同比下降25.0%。招商引资总额完成2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增幅比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增长。2009年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816万人,货物运输量58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6%和7.3%。旅客周转量52460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34680万吨公里,分别增长8.9%和10.4%。交通建设投入资金1.8亿元,重点实施了河金省道、阳枫省道、朱黄县道等改建工程,通村公路完成254公里。大广、杭瑞两条高速公路征迁工作全面完成。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405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225万元,增长44.7%;电信业务总量6180万元,增长1.3%。

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国内旅游人数40.2万人次,同比增长21.5%;国内旅游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54.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大,2009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完成3.61亿元,同比增长26.9%。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改观,地方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4%。全年地方税收收入完成2.17亿元,增长27.7%,税收占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60.1%。全年财政支出19.16亿元,同比增长48.0%。从收入税种结构看,主体税种“企业增值税”在税收收入中所占比例持续下降,而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和地方税种增长较快,在税收收入中占比例不断提高。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长。200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9.81亿元,比年初增长25.4%;其中企业存款止跌回升,总量快速增加。年末存款余额14.35亿元,比年初增长27.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呈恢复性增长,活期化趋势明显。年末存款余额46.17亿元,比年初增长21.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88亿元,比年初增长37.8%。

保险业实现较快发展。全年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0837万元,比同期增加1331万元。其中寿险业发展较快,其保费收入占总累计保费收入的76.3%;保险业累计赔付支出2121万元,比同期增加275万元,赔付率为19.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9年全县申报各类科技项目32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6项,市级21项;已立项13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项,争取上级科技经费26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6个亿。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也实现了零的突破,驰顺和华丰两家化工企业共获得无偿资助130万元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远东麻业和富川油脂两家公司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全省100家农业科技创新示范龙头企业之一,苎麻和油茶同时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创新示范基地。

各级各类教育不断发展。2009年全县在校生20.62万人,其中普通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0.41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7.04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13.17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0.8万人。6965万元“普九”债务全部化解,建成了一批标准化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县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在黄颡口成功举办。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末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电视台1座,电视站20座,有线电视用户69.46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8%。广播电视“村村通”用户新增3500户。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2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306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19人,注册护士781人。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2055张。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新建农家书屋70家,成功举办了建国六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市民的身体素质普遍增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年末户籍总人口101.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5万人,增长9.5‰。2009年全县出生人口10217人,其中男性5471人,出生率为10.28‰;死亡人口4149人,死亡率为4.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

人民生活续继改善。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3元,比上年增长11.1%;人均消费性支出7855元,比上年增长9.7%;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0.08平方米。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29元,比上年增长10.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93元,比上年增长13.3%;人均住房面积达36.59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