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双峰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09 娄底市双峰县统计局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富有成果。全年申报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6项,市级5项。安排县级科技计划项目89项,其中科研计划5项,成果推广计划20项,开发项目计划64项。全县共申请专利147件,同比增长3.5%;获取授权专利117件,同比增长48.1%。完成职务发明授权12件,同比增长33.3%。全年转化专利项目76项,同比增长153.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全年完成高新技术高新技术总产值37313.8万元,同比增长65.2%。县财政安排科技三项经费100万元,与上年持平。

教育事业成果显着。2010年,双峰县荣获“湖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湖南省学前教育先进县”、“湖南省建设教育强县先进县”等荣誉称号。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全科合格率90.5%,优秀率7.74%,居娄底市第一。双峰七中通过“市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评估验收,曾国藩实验学校荣获“全国优秀民办中小学”。普通高考再创佳绩。600分以上考生157人,比上年增加118人,二本上线人数达2365人,占娄底市二本上线人数的30.6%,二本上线率33.6%;一本上线人数562人,一本上线率7.97%,综合成绩名列全市榜首。有6人被录取为公费飞行员,实现双峰县招飞工作十年零的突破。教师素质整体提高。全县6839名专任教师全部拥有教师资格证,专任教师持证率100%。全年招聘高中教师17名,补充特岗教师185名,落实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专项计划招生50名。“两免一补”全部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全年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272万元,人数3203人。办学条件继续改善。强力推进校安工程建设。新建、维修改造危房学校62所,新建、维修改造面积84925平方米,消除危房面积107050平方米,完成投资8420万元,其中完成合格学校建设19所。投入4000万元新建学生生活设施26875平方米。双峰县职教中心新建实训车间1500平方米,双峰县特教学校新建16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综合楼。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全年撤并学校4所。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繁荣。“文化兴县”战略强力推进。全县共有乡镇文化站17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17万册,全年接待读者16万人次,外借图书11万余册次。全年新建农家书屋116家,完成各种演出189场,其中下乡演出139场。新创作小品《生日》、《珍爱生命》,花鼓戏《错算命》,歌曲《爱的举杯》等,其中《生日》获全省新农村文艺调演“丰收杯”。《彩局》获最受欢迎湘籍作家作品,《印马渡》应邀参展巴黎国际环境电影节。曾宪植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怀念阿曾同志》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曾国藩故居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电视台1个,电视差转台3个。电视综合覆盖率98.3%,广播综合覆盖率97.6%。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20420户,比上年新增2063户。全面完成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9万的转换。在有线电视盲区免费安装地面接收设备1646套,有效解决电视盲区6584人看电视难的问题。全年共拍摄制作《众志成城战洪魔》等各类专题片34个,制作播出新闻2154条,比上年增长30%。全年放映公益电影10613场。

卫生事业成效明显。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6个,拥有医疗病床1792张,卫生技术人员1727人。疾病预防控制连创佳绩。全年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365例,报告甲型H1N1流感1例,报告散发疑似麻疹病例23例。全年无人禽流感、霍乱、百日咳等疫苗相关病例发生。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县麻诊疫苗接种率96.3%,卡介苗、乙肝疫苗、糖丸、百白破接种率分别为98.8%、98.8%、97.5%和98.1%。妇幼保健成效显着。全年共有孕产妇10422人,活产婴儿10466人,孕产妇建卡率为97.39%,产前检查率为96.66%,住院分娩率为99.6%。全年孕产妇死亡1例,死亡率为9.55/10万。7岁以下儿童61347人,儿童保健管理率为86%。3岁以下儿童25826人,系统管理率为89.3%。5岁以下儿童死亡113例,死亡率10.8‰;婴儿死亡73例,死亡率6.97‰;新生儿死亡44例,死亡率4.2‰。无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听力筛查6927例,筛查率66.19%;产前筛查560例,筛查率5.37%;新生儿疾病筛查9038例,筛查率86.36%;免费婚前医学检查12398人,婚前医学检查率71.8%。母乳喂养率92.3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共计补偿参合农民72.65万人次,补助金额9720.7万元。其中,住院补助46371人次,补助金额6733.9万元,县住院补偿率达62%;特殊疾病门诊补助35365人次,补助金额728.9万元;普通门诊补助639179人次,补助金额646.1万元。

体育事业稳中有升。全县拥有非教育系统标准体育场地182个,其中体育场1个,活动中心1个,健身广场1个,固定看台灯光球场14个,健身房1个,台球房1个,门球场10个,篮球场153个;非标准体育场50个,健身路径7条。全年参加市级以上体育运动会人数120人次。在湖南省第11届运动会上获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1枚;在娄底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金牌2枚、银牌5枚、铜牌3枚。

十、资源和环境保护

资源供应基本稳定。年末,全县实有耕地面积44.61千公顷,其中水田37.06千公顷,旱土7.55千公顷。全县水库总蓄水量3158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598万立方米。全年降水量1769毫米,比上年增加28.9%。全年最高气温40.8℃,最低气温-3.9℃,年平均气温17.4℃,比上年低0.5℃。年末,有林地面积5.7674千公顷,森林覆盖率46.32%,森林蓄积量239万立方米。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千公顷。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初步测算,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45.5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1.57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20.52%。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0个,完成限期治理投资936万元。全年实现COD减排1228吨,SO2减排124吨。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07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951元,下降0.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54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20元,下降1.6%。

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年末,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500人,机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290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786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2615人,比上年新增64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0475人,比上年新增8625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2434人,比上年新增2528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9372人,比上年新增2547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5944人,比上年新增2744人。领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人数13220人,比上年减少414人;领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人数34081人,比上年减少5467人。领取城镇大病医疗互助金人数265人,比上年减少44人;领取农村大病医疗互助金人数1495人,比上年增加94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473万元,比上年增长3.6%;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653万元,比上年增长42.4%。发放城镇大病医疗救助金58万元,比上年下降54%;发放农村大病医疗救助金287万元,比上年增长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