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娄星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09 娄底市娄星区统计局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各种挑战,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初步核算,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20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5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28.67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71.96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为3.3:62.0:34.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2.4个百分点。

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居民消费价格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1%;商品零售价格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5%。

为民办实事任务圆满完成。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8公里;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1.12万人;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座;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所;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49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48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0.5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100%(110户);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补偿率5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率63.5%;新建农村沼气池320口;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个;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63件;移民避险和改善生存环境搬迁人数22人;移民培训人数148人;林权证发放率91.7%;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所;建设农家书屋工程33家;对0-6岁贫困残疾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31人;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2个;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15个。

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140起,同比上升115.38%;死亡18人,同比减少21.7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87人,比上年减少0.069人;百万吨煤死亡人数0人。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19亿元,比上年增长4.8%;农业增加值5.78亿元,比上年增长4.9%。

种植业结构更为合理。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540公顷,比上年增加220公顷,其中稻谷播种面积8090公顷,比上年增加4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960公顷,比上年增加80公顷,其中油菜籽播种面积900公顷,比上年增加440公顷;蔬菜播种面积2820公顷,比上年增加140公顷。粮食总产量64855吨,比上年减少30吨,其中:谷物产量59526吨,比上年减少289吨。油料产量2010吨,比上年增加465吨。蔬菜产量80370吨,比上年增加3590吨。

畜牧水产生产稳中有升。出栏生猪23.33万头,比上年增长2.8%;出栏牛0.73万头,比上年增长9.0%;出栏羊2.23万只,比上年增长5.7%;出笼家禽(鸡鸭鹅)318万羽,比上年增长7.5%。水产品产量4040吨,比上年增长7.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全区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16.43亿元,比上年增长24.10%,增幅比上年高出16.9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77亿元(生产法计算),比上年增长28.5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建筑业发展趋缓。全区建筑业总产值47.54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增长速度比去年下降32.83个百分点。其中区属7.23亿元,比上年下降3.86%。建筑业增加值12.24亿元,比上年增长7.4%,增长速度比去年下降8.9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趋缓。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1%,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减少94.39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全区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0.75亿元,增长5.3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94亿元,比上年减少65.06%。

房地产开发热度有所下降。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9.06亿元,比上年增长23.82%。本年施工房屋面积123.39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87.39%。本年竣工房屋面积34.2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0.33%。商品房屋销售面积75.28万平方米,增长8.72%;商品房屋销售额16.95亿元,增长23.93%。

五、财政和贸易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区完成财政收入55334万元,同口径比去年增长50.1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5128万元,同口径比去年增长47.86%。其中国税部门完成5202万元,同口径增长58.84%;地税部门完成17646万元,同口径增长50.52%;财政部门2280万元,增长14.23%。全年财政支出97122万元,比去年增长45.3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304万元,比上年增长19.09%;教育支出15568万元,比上年增长12.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680万元,比上年增长20.16%;医疗卫生支出10391万元,比上年增长59.13%;农林水事务支出6790万元,比上年增长17.88%。

商品市场继续保持繁荣活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商品批发业2.49亿元,增长9.0%,商品零售业41.20亿元,增长18.0%,住宿业1.45亿元,增长7.0%,餐饮业6.01亿元,增长11.0%。

六、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2010年,全区中小学51所,其中普通小学36所,普通中学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全区普通小学招生4863人,在校学生28019人,其中女生12079人;普通初中招生4916人,在校学生14879人,其中女生6727人;普通高中招生2571人,在校学生7711人,其中女生3709人;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班学生毕业率100%。

科技创新能力加强。2010年全区科学技术支出533万元,比去年增长5.54%。全年组织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5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1个,区级科技计划项目72个,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1个,全年申请专利219件,同比减少5.6%。

七、文化和卫生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末全区共有文艺团体98个,其中群众业余文艺团体96个,馆办文艺团体2个。群众文化馆1个,文化站12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2万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品数2400件,其中二级品4件,三级品70件。举办陈列展览3次。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5个,其中综合医院2所、乡镇卫生院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标准床位数647张。卫生技术人员58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69人,注册护士181人,药剂人员72人,检验人员10人。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54元,比上年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51元,比上年增长13.3%。